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 透视SCO/IBM知识产权官司下的玄机

共1条 1/1 1 跳转至

透视SCO/IBM知识产权官司下的玄机

菜鸟
2003-04-02 21:03:46 打赏
即使SCO公司极力避免把这场官司变成一个走向软件开发相反模型的优点的讨论,这场针对IBM公司的指控看起来却更像一个为了在私有软件和开放式源代码软件之间进行更深入斗争而掩人耳目罢了。为什么要这样说?原因如下: 时间退回到1992年,那时Novel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Ray Noorda相信,他可以通过在很多的前沿领域和微软进行竞争就可以搞垮Bill Gates。Novell公司接下来就收购了一些WordPerfect,Borland公司的电子制表业务和一些来自At&T公司的Unix软件代码,该代码源于1969年的Unix版本。 很不幸的是,Novell公司的计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实际操作中,该计划变得一团糟,使得董事会不得不解雇了Noorda。他的继任者Robert Frankenberg 后来就义务反顾地抛弃公司中一些和网络无关的业务,并把UnixWare卖给Santa Cruz Operation公司(巧的是该公司是Noorda于1994年与人共同创办),后来这个公司在2001年收购SCO的Unix资产之后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SCO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集中精力进行那些可以运行在较便宜的Intel架构的计算机上Unix软件的开发。而由于一贯以来,许多IT经理选择运行在他们动力不足的Intel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并不是Unix,所以SCO公司的这个特点看起来是它的长处。 但是随着Intel不断提高其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SCO公司实力不得不在前几年慢慢削弱。后来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企业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的出现又进一步加速了这股趋势。这对那些诸如SCO这样的公司来说,由于它们提供的是针对更加昂贵的私有Unix服务器实现的替代品,所以这对它们无异于敲响了警钟。 当IBM公司宣布取消他们针对Intel平台进行一个64位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开发项目时,SCO公司就宣称他们遭受了重创。该公司现在控告的就是蓝色巨人从它那里盗用了相关技术并把它运用到了开放源代码阵营里。 对财大气粗的IBM公司进行起诉看起来好像是愚蠢的行为,但是这对那些在该领域损失不少收入的公司来说,这却是一个从它那里获得一个高额赔偿的极好机会。 所以现在SCO公司与Boies和Schiller&Flexner签约从而让他们来负责这则起诉案。如果这场斗争真的上了法庭,那么IT业界就有好戏看了。因为这位David Boies现在要指控的这家公司正是他曾经在美国司法部门控告它违反反托拉斯法之后他曾经为其进行辩护并也因此而著名的IBM公司。 此举实在是太妙了!在微软反托拉斯案中,我有幸近距离欣赏了Boies的表演,他是政府的头号辩护律师。他在法庭上简化了那些各式各样的辩护证词而只是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进行演说。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位能力和口才非凡的人也不能够对一个本身就有很多缺陷的控告(也许我敢说这是愚蠢的控告)而索取赔偿。 况且IBM公司也不是从来没有掌握可以在Intel架构的计算机上开发任何具有自主产权的操作系统技术。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OS/2,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IBM公司曾在1999年收购了Sequent公司,这以后它就开发出了一种可以运行在很多采用Intel处理器的服务器上的Unix版本。 不仅如此,这场诉讼还暗含了这样一种意味:开放源代码社区是如此的无能以至于它不得不通过窃取SCO公司的技术机密才可能向前发展。考虑到SCO公司现在业绩平平的收入纪录,IBM的Linux阵营并没有损失多少。(在截止到1月31号的这个季度,他们在1350万美元的收入上只净损失了72万4千美元。) 如果SCO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们的洞察力是如此有价值,那么公司的管理层们一定会抓住这个历史良机,从而一方面不承认Linux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快速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法庭上寻求损失赔偿只能是SCO公司在事实之后承认其走错发展方向而已。 可以确定的是,蓝色巨人在鼓吹Linux和不断贬损在Intel架构的计算机上运行Unix软件毫无经济价值有其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是这也不正是竞争的本质所在吗?(Qiang 译)



关键词: 透视 知识产权 官司 玄机 公司

共1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