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博客> 半导体供应链重塑,国产汽车芯企的鏖战

半导体供应链重塑,国产汽车芯企的鏖战

发布人:传感器技术 时间:2022-07-18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趋于饱和,行业砍单声绵绵不绝,无论曾经多么“一芯难求”的消费电子芯片,似乎如今都逃不过降价的命运。


恰逢其时,在智能化、电动化和网联化的趋势加持下,汽车已成为“轮子上的数据中心”,汽车半导体用量迅速提升,接过消费电子的接力棒,成为半导体市场的主力军


尤其是随着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智能汽车对于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暴增,推动着汽车半导体细分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尘封数十年的汽车芯片市场格局逐渐被打破,在巨头环视的车载芯片赛道,“中国芯”终于拿到了来之不易的入场券,纷纷推出自研芯片产品并商业化落地。


追溯产业链来看,智能电动汽车硬件的三个基本要素为电芯、功率芯片和高算力芯片,这是三根最基本的柱子。


聚焦于此,围绕当下火热的车规级大算力AI芯片以及SiC功率器件,在第二期“硬核中国芯·供需交流会”中,芯师爷特邀芯片原厂嘉宾黑芝麻智能的产品市场经理额日特、泰科天润应用测试中心主任高远,和终端厂商嘉宾利龙集团采购课长欧小琴、电控系统研发部部长谭伟做客直播间,一起探讨,我国崭露头角的本土汽车芯片企业,该如何跑赢赛道?


车规级大算力AI芯片

车厂核心诉求


无论开车与否,大众对自动驾驶已不陌生。近年来,自动驾驶的普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根据1月12日工信部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售352.1万辆,其中搭载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新车市场占比达到20%。而两年前,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仅为3.3%。


相伴而生的,是汽车「大脑」自动驾驶AI芯片需求大幅提升,现阶段L2级别自动驾驶计算量已达10TOPS,L3级别需要60TOPS,L4级别算力将超过100TOPS。


“现在我们能看到,有些车型的AI算力达到了100TOPS左右,这个是比较高端的车型,随着算力的进一步普及,2025年AI算力估计可以达到500TOPS,2030年超1000TOPS算力的芯片将装车。在此升级过程中,仅依靠CPU的算力与功能早已无法满足需求,自动驾驶是一个系统,支持不同的传感器需要更完整的算力,需要推出将CPU、GPU、DSP以及FPGA、ASIC等通用/专用芯片异构融合的SoC方案。”黑芝麻智能产品市场经理额日特表示。


“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行业还是通过硬件的堆叠和软件的OTA升级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实际上大算力车规级芯片的落地,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算力的加成,而是要让系统计算能力更加平衡、芯片和软件更加紧密地结合。”额日特进一步指出。


“对此,黑芝麻智能针对智能驾驶的需求自研了ISP和NPU这两个核心IP,来打造一个大算力平台,这两大自研核心IP加筑了黑芝麻智能在芯片设计中的优势和竞争力。”


过去的几十年里,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主流供应商以欧美和日本厂商为主,外来者鲜少打破此格局,“现阶段国产车规级芯片怎样打破国外厂商垄断的格局?” 针对利龙集团电控系统研发部部长谭伟的提问,额日特认为:


“传统燃油车的芯片数量约在500至600个左右,但是随着自动驾驶、新能源等功能的增加,现在高端汽车的芯片数量约在1000至2000个左右,且种类多、细分型号多,叠加国际紧张形势,这给国产芯片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碳化硅需求爆发


电动汽车的电驱动主要由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电机中最关键的是电机控制器,而电机控制器中最核心的是IGBT功率控制模块。


而比IGBT性能更领先的第三代技术便是碳化硅(SiC),SiC是一个比IGBT更先进的控制器芯片,能够承受更大范围的电压、更大的电流,且体积更小、开关损耗更低,省电的同时工作频率也更高。


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市场需求带动下,全球碳化硅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法国市场调研机构Yole统计,2021年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约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7亿美元。在需求的拉动下,国内碳化硅全产业链正在快速突破中。


图片

图源:泰科天润演讲PPT截图


针对碳化硅的火爆,泰科天润应用测试中心主任高远从碳化硅产业链做了介绍,“碳化硅市场产业链主要分为晶圆衬底制造、外延片生产、碳化硅器件研发和封装测试四个部分,其中碳化硅衬底是产业链的核心区域,碳化硅外延片和器件制造同样是市场成本的主要贡献者。封测分为封装和测试两个部分,是芯片和器件完成制造后进行性能试验的重要环节。”


目前,碳化硅行业呈现产能供给不足,对此,高远表示,“碳化硅产品从生产到应用的全流程历时较长。晶体生长过程繁琐,晶圆切割困难,此外,碳化硅外延的质量对器件性能影响较大,其材料具有高品质的需求。”


利龙集团采购课长欧小琴从成本出发,针对我国碳化硅产业链比较完整,但成本依然高居不下的现状提出问题,高远指出:

“第三代半导体迎来广阔的下游应用领域和场景,国内产业链尽管快速进步,但依然存在明显‘短板’,衬底和外延是最大掣肘,较高的材料成本限制了碳化硅的快速普及。因此,泰科天润紧跟材料发展,贯通了公司在碳化硅晶圆材料、器件批量化生产供货、下游规模化应用的全产业链链条协同。”


泰科天润是国内较早入局SiC功率半导体的IDM企业,拥有4英寸和6英寸两条SiC晶圆产线,其六寸碳化硅芯片项目第一期主要建设年产6万片6英寸的碳化硅功率芯片量产线,已经于去年批量交付市场,今年4月订单破亿!



结语


从SiC器件和车载AI芯片的发展形势,我们可以看到电动汽车乃至智能汽车的到来,给半导体供应链带来了新的转变。


庞大的市场空间,良好的发展环境,前瞻性技术的背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国内车厂的本土供应链体系中,国产供应商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晶振相关文章:晶振原理
透射电镜相关文章:透射电镜原理


关键词:半导体供应链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