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多晶硅产业遭遇融资寒流 三大利空考验盈利空间

多晶硅产业遭遇融资寒流 三大利空考验盈利空间

作者: 时间:2010-01-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老陆所期待的5亿元项目贷款在经历秋去冬来仍未能落实。他是四川省一家港资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2009年9月,他告诉记者,已经向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提交贷款申请。最近他得到明确答复,短期内肯定没法获得贷款。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02679.htm

  从他递交贷款申请以来,在不少场合均能听到中央有关部门关于产能过剩的提法。2009年12月23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将在信贷、直接融资两个方面,对包括在内的过剩产业进行抑制。

  近日,记者以四川省为调研范围,遍访银行、风投、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家等,追问多晶硅的行业现状以及各路资金对其的态度。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政府官员表示,虽然国内多晶硅价格已经跌至50—55美元/公斤,但企业成本为40美元左右,仍然有不少盈利空间。

  不过,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则表示,“单算原材料、综合电耗、机器设备折旧三项最大成本,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已非常接近企业成本线。”

  作为高投入行业,多晶硅这几年能风起云涌,与银行的支持密不可分。然而,虽然前两年多晶硅就一跃成为暴利行业,但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当时对其信贷投放的态度,就已逐渐分划成旗帜鲜明的两派,一种是积极参与,另一种则是保持谨慎。而在去年底国家出手调控后,原本积极参与的银行也变得更为谨慎。

  “之前也有不少这方面企业找过我们,洽谈贷款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没有做。”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暴跌、行业信贷紧缩三重致命利空叠加于多晶硅产业,是否迎来了风险投资的入场时间点?

  “我非常赞同产业低迷时,是风险投资进入的良好时机。” 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负责股权投资的高层称,“但这个决策的前提是,认为这个行业还有前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看到光明,但是现在多晶硅还没有这样明朗的趋势。”

  该人士直言,除了价格趋势难以明朗外,国内企业大部分未掌握多晶硅核心技术、下游市场需求何时复苏均是担忧的关键所在。

  盈利空间迷雾

  “现在我们的多晶硅出厂价格是在45万元/吨(含税)(即65美元/公斤左右),还是有利润可赚。”老陆告诉记者。而与记者交流时,乐山市经委的官员也表示,即使多晶硅价格目前下跌厉害,但仍具备盈利空间。

  不过,上述业内权威人士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进行了拆解。他说,多晶硅的成本主要有三大块,即:原材料,每产出一吨多晶硅,需15—18吨三氯氢硅,三氯氢硅目前的市场价约为9000元/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光伏多晶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