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苹果将开发智能手表意在与谷歌对抗?

苹果将开发智能手表意在与谷歌对抗?

作者: 时间:2013-02-16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普莱蒂(Therese Poletti)认为,关于正在开发的报道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可佩戴计算设备正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是到底何时会拿出产品,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一个一直佩戴在身体上的设备,还有一个缺点就在于,使用者更加容易被追踪,这比智能手机更要命。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41955.htm

  以下即普莱蒂的评论文章全文:

  可以戴在身上的电脑,比如可以打电话的腕表,多年以来一直都只是连环画、科幻小说和间谍电影当中常见的道具。

  可是,这个周末却有报道告诉我们,(AAPL)正在开发一种所谓“”,意味着他们可能会让可佩戴电脑成为电脑的下一个新边疆,同时让戴表再度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

  “我们将身体视作个人运算的下一片处女地。”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罗特曼爱普斯(Sarah Rotman Epps)表示,“如果苹果错过这个,那倒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他们显然会为此贡献一份力量。”

  事实上,关于苹果可能会开发这样一种设备的传言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推测的基础是苹果申请的一些专利和其他的线索。1月上旬,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孟斯特(Gene Munster)在一份研究报告当中写道,虽然还无法确定时间,但是他相信苹果“最终将开发出某种可佩戴计算产品”。

  苹果并没有回应发表评论的要求。

  事实上,苹果并不是最早开发类似产品的公司。比如索尼(SNE)已经制造了售价130美元的SmartWatch,后者可以和安卓智能手机配合使用,拥有展示文本、邮件、社交媒体更新的功能,并且能够让用户知道来电者的身份。

  可是,要拿出充分的营销技巧和技术手段,让这样一种设备进入主流,广为流行,成为时尚的代名词,恐怕还是苹果最有希望。与此同时,由于大家都担心苹果正在结束超级成长阶段,苹果的股价在最近几个月自由落体一般下跌,而现在,新产品显然为投资者提供了再度入场的理由。

  “和所有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公司一样,苹果也希望找到下一个大事件。”Discern Analytics预测部门负责人萨佛(Paul Saffo)表示,“下一波浪潮或许正是若干小玩意。在你已经有了笔记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你会做什么?你当然会补充一些小零碎。”

  一个最初可能只是与iPhone连接,完善电话、电子支付和接收信息等功能。据报道,苹果似乎动用了他们和康宁(GLW)的合作关系,要利用后者的可弯曲玻璃Willow Glass。这一发明将使得iWatch更加神奇,可以拥有弧形铺展在手腕上的更大屏幕。

  “这看上去肯定会很酷。”萨佛表示,“它肯定会很有用。这将是一个开放性发明,由应用程序开发者来决定它适合做些什么。”

  智能手表最初的用途之一可能是替代蓝牙耳机,萨佛说,一些消费者对蓝牙耳机不满,觉得这会让所有人“看上去都像个特工”。或者像著名的漫画侦探迪克特雷西,后者曾经用收发两用的无线电手表和同事通话。

  Forrester Research上个月刚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2012年当中,许多企业都在引入为医疗健康服务的可佩戴设备,这些设备可以通过传感芯片追踪人们 的活动,比如Nike+ Fuelband。不过,Forrester指出,尽管这些设备大有前途,但是它们在数据品质方面都存在缺陷,而且也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所搜集到的数据。

  此外,一个一直佩戴在身体上的设备,还有一个缺点就在于,使用者更加容易被追踪,这比智能手机更要命。

  “我们就像被追踪的熊一样。”萨佛表示,智能手表是否会比智能手机更加容易追踪,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中使用的电子器件,比如全球定位系统芯片等。不过,追踪问题恐怕不会吓跑消费者,只要他们觉得iWatch的功能让他们舒服就好。

  “美国人总在抱怨隐私权的问题,但是只要给他们一个最便宜的小玩意儿,一杯免费的咖啡,他们就会毫不介意地披露自己生活当中最私密的细节。”

  iWatch到底有多大的潜力?这恐怕是投资者现在最在意的问题。正如罗特曼爱普斯所指出的,去年关于苹果电视的报道也是沸沸扬扬,但是大家现在还没有看到像样的产品。“推测的时间恐怕是有一点早。”她说,“我可不能断定苹果现在就要做这个。”

  有读者问:既然要探索穿戴式计算,为什么不干脆做一副眼镜,而是要开发一块手表呢?

  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发表署名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的文章称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先来回顾一下苹果Trackpad触控板的发展历史。Trackpad最早用于苹果笔记本,现在也可以在台式机上使用。现在的Trackpad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平板,具备多点触控功能,但却没有按钮。不过,它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

  多年以前,Trackpad一半是触控板,一半是大按钮。随着多点触控功能的推出,按钮似乎成了多余的功能——可以通过敲击触控板来代替单击——但苹果并没有直接抛弃按钮,而是在此后的笔记本中保留了这个功能,直到用户适应了不用按钮的操作方式。

  当触控板具备多点触控功能时,苹果先是缩小了按钮的体积,最后才彻底抛弃了按钮,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四方形平板。但此时,整个触控板都是可以“点击”的。

  苹果进军穿戴式计算市场时也将遵循同样的模式。对用户而言,将第一台穿戴式电脑戴在手腕上,不会令他们感到不适。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把“电脑”戴在手腕上——对很多人而言,电子表就是他们的第一台“电脑”,更何况有些电子表上还配有迷你计算器。如今,手表正在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因此手腕变成了穿戴式计算设备的最佳容身之处。

  即便如此,要在手腕上戴一个真正的电脑,可能还是会让有些人感觉不适。因此,苹果iWatch的本质就像是一个带有大按钮且没有多点触控功能的Trackpad,目的就是让用户逐渐适应这种模式。

  这与谷歌的模式大相径庭,后者直接将穿戴式电脑戴到脸上,试图通过具备增强现实功能的谷歌眼镜将穿戴式计算引荐给用户。但有些用户可能会被这种模式吓跑。相比而言,手腕给人的观念造成的“冲击”就小得多。

  尽管在5年或10年之后,我们可能会毫无顾忌地戴着“苹果眼镜”出门,但苹果还是更愿意以手腕作为这一愿景的切入点。



关键词:苹果智能手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