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业界动态> 从美的库卡看中企全球并购:近半失败告终

从美的库卡看中企全球并购:近半失败告终

作者: 时间:2016-06-14 来源:参考消息网 收藏

  据美媒6月6日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不请自来地出现在并购谈判桌上,而他们的收购计划屡屡遭受挫折。这些中国公司常常径直闯入全球并购战,有时是在另一个买家已经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拿出一份优厚的报价来吸引卖家。今年以来,已经有13家中资公司对海外目标发起总规模780亿美元的主动收购。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2015年这样的收购案例达到创纪录的17宗。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6/292569.htm

  在最近的一起案例中,中国家电制造商集团提出以50亿美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从去年8月份开始,集团已经逐步持有Kuka13.5%的股份。集团的入局促使德国经济部长表态:考虑到在德国自动化产业中的关键地位,德国政府希望组织一个财团,与美的竞购

  报道称,中国公司向海外目标发起主动收购案例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对外并购交易的整体增长。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宣布的中资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总额创出1190亿美元的新高。与此同时,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中国公司在并购海外资产时所展现出的“急躁和鲁莽的态度”。在未获邀请的情况下主动发起收购的做法在大型并购交易中并不常见,绝大多数买方都倾向于与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私下谈判之后再公开提出报价。通过这样的私下谈判,买家通常能获得关于收购目标的更多信息,确定关键条款,并获得管理层和重要股东的支持。过去,中国公司在这方面尚属精明。在海外并购中表现得最积极的中国国有企业通常会很谨慎地购买少数股份,几乎不插手管理。然而现在,新一批中国公司正在将谨慎抛诸脑后,虽然面临融资和政府支持等诸多挑战,他们仍愿意置身于收购战中。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今年3月份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发出了14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而在这之前喜达屋已经同意将自己卖给万豪国际集团。这一主动收购提议引发了针对安邦的审视,最终,万豪上调了收购报价,安邦则以多种市场原因为由撤回了不具约束力的收购提议。

  很多时候,发出主动收购提议的中资公司之前根本没有在海外收购的案例,所以当美国或欧洲银行家为目标公司寻找买家的时候,也自然不会想到这些中国企业。此外,一些急切的中资买家也不熟悉美国或欧洲公司董事会通常希望看到的必要文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中资企业扮演的则是全球行业整合浪潮中的搅局者。这种出其不意的收购战略可能是相当冒险的,即便中国公司愿意支付高溢价,就像今年很多案例中的一样。由于不了解中国买家,卖方越来越倾向于在交易开始前要求买方将保证金存到第三方托管账户里。很多时候,如果中国买家无法获得融资或监管部门的批准,保证金将归卖家所有。

  过去五年,中国公司发起的主动收购提议有近一半以失败告终。美的对库卡的大胆收购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上升,中国工业基地正在不断推进工厂自动化。如果美的能赢得德国政府和其他股东的支持,对库卡来说,美的可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库卡第二大股东德国工程公司VoithGroup表示,在决定是否支持该收购交易以前,希望美的就收购计划做出更详细的解释。Voith是一家由少数人持股的公司,持有库卡25%的股权。

  德媒6月6日刊文称,中国人买下了国际米兰,中国人买下了哈恩机场,中国人(可能)买下生产机器人的库卡公司——关于中国企业在西方国家进行兼并或者至少是实质性入股的消息越来越多。就像是库卡的例子那样,有时它们甚至会令政治家公开表示忧虑,怀疑本世纪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否真应该落入远东所有者的手中。最近几天的这三个例子也不例外,都符合中国人收购的兴趣点。若是一直回顾到年初时候的话,人们会看到一个目前已经相当长的来自完全不同行业的企业名单,它们都成了或者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中国感兴趣者的目标:机械制造商曼茨公司有了来自远东的大股东,来自黑尔姆施泰特的EEW垃圾能源公司(价值14.38亿欧元)现在完全为中国人持有,特殊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公司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此外该集团正以约430亿美元报价收购世界知名的瑞士化工巨头先正达公司。

  中企全球并购频繁背后的原因

  每一项此类收购都有其考虑的特殊原因。但是这背后也有体制的原因——中国领导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上进行扩张,同样也鼓励它们通过购买直接和间接适合自身业务的企业的方式。在关系到中国国有企业的时候,有针对性地打造“全球性大公司”恰恰是中国政府十分关心的,也就是说可以在世界市场与最强有力的竞争者比肩甚至超过它们的企业。这被视为迫切必需的。

  此外,中国企业在收购外国公司时不仅买下了新的客户和销售市场,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理想状态下也会获得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中国来说同样是优先关注的事宜,因为这个大国目前正处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重大转型时期。经济应减少对传统(重)工业和出口的依赖,更加侧重于服务业、消费和科技——在这些领域,发明创造的数量至少与实现规模经济同样重要。中国问题专家阿图尔·克勒贝尔在其刚刚出版的非常值得一读的介绍性书籍《中国经济——每个人需要知道的一切》中从更高的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主要是先将国内庞大的资源动员起来。现在这个阶段进入尾声,未来它也将和较发达国家一样,关键主要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传统上这包括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合并。

  最后一点,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增多的一个动机也可能与人民币汇率发展有关:人民币在过去十年里大幅升值。因此从趋势上来看,将从出口中获得的美元收入迅速兑换成人民币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值得的。现在,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慢且利率与美国相比较低,这笔账就不能这么算了:也是作为投资的海外收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吸引力。但中长期来看这并非这些决策背后的主导因素。至少在中国从事了很多年业务的德国企业认为,汇率对此类投资决定不是个重要标准。

  对外国企业来说,中国投资者的兴趣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坏事,而是个重大机遇:例如库卡公司总裁蒂尔·罗伊特就在采访中说,“中国至关重要,因为今天它就已经是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我们完全和在其他国家一样充满信心地在那里开展业务。眼下我们在当地的销售额为4.5亿欧元,我们打算在未来几年内打破10亿大关。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第一”。



关键词:美的库卡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