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微软人工智能计划:华人顶起半边天

微软人工智能计划:华人顶起半边天

作者: 时间:2016-06-27 来源:商业周刊 收藏

  在亚洲研究院内,90%以上的科研人员是华人,像聂再清团队一样的研究小组有20多个,其中很多都从事与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应用研究。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6/293158.htm

  “为孵化颠覆性科技并创造新的业务。现在我们部门建立了几个团队,专注于新业务”

  今年的Build大会上,CEO萨提亚.纳德拉展示了一款能够订购达美乐Pizza的机器人。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对着你的移动设备说“想吃Pizza”,约定时间内,Pizza就被送到你的手里——不用点开某个叫餐软件,甚至不必打字。就像是有个人坐在后台,随时待命。

  没有人坐在后台待命,是读取和深度学习达美乐点餐全流程的虚拟机器人完成了所有操作。微软给这个黑科技项目取了一个并不花哨的名字——“机器人智能”(Bot Intelligence)。整个项目展示只有短短5分钟,但对微软而言,意义重大。

  掌管微软整体技术研究的执行副总裁沈向洋表示,“机器人智能”是机器人架构(Bot Framework)的核心部分,嵌入了深度学习、语义理解等技术,第三方开发者能够通过机器人架构这个平台来创建不同功能的机器人。

  它直接关系到微软的未来——不仅仅是订购Pizza,微软希望,不同企业可以像达美乐那样利用微软的平台更简单地制作并运行自己的智能机器人。彭博社撰文指出,这是一个崭新的市场,以至于Gartner和Forrester等调研公司还没有摸清楚它的规模,这很可能会非常庞大。

  这项终极目标是要让机器替代人类的技术背后,集结了微软众多科学家的智慧,尤其是几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成果。每年微软都有接近100亿美元投入在研发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人工智能。据沈向洋介绍,在全球微软有1000多名研究人员,至少有三分之一都在研究人工智能。在这庞大的科学家队伍中,华人面孔的科学家,成为微软人工智能战略背后的核心研发力量。

  “(微软CEO纳德拉展示的)这个Pizza机器人的大脑,就是我们做的。”38岁的聂再清说。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带领着一个有8个研究员的小组,过去十余年都在主攻大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简单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机器能够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并构建知识图谱。”他说道。

  这个研究小组的成果,促成了Pizza机器人和其背后“机器人智能”技术的诞生,也让不同企业利用微软的平台制作并运行自己的机器人,成为了可能。

  今年3月,聂再清代表亚洲研究院,在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微软总部一年一度的Techfest(微软技术大会)上,展示了这项成果。他仅用了几行代码,制作出一个能够用于企业内部预订会议的机器人。当时,纳德拉坐在不到5米远的看台上,在他旁边的是微软执行副总裁、研发集团CEO沈向洋。

  沈向洋

  “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简单的代码。”微软CEO纳德拉对一旁的沈向洋说道,他希望在一个月后的Build大会上加入这个研究的展示,不过展示形式可能要换换,比如,不是用于预订会议的机器,而是用简单的代码写出一个可以订购Pizza的智能点餐机器人。

  “通常为机器人添加新功能或场景需要一整套的工序,现在只需要几步,有了‘机器人智能’的机器人架构平台就能帮助开发者构建一个机器人的大脑,哪怕你对软件工程的知识一窍不通。”他介绍道。

  讲述“Pizza机器人”这段诞生过程时,聂再清坐在北京中关村一栋30层高的写字楼办公室里。这里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全球范围内1000多名科学家和专家中的五分之一,聚集于此。

  在亚洲研究院内,90%以上的科研人员是华人,像聂再清团队一样的研究小组有20多个,其中很多都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核心技术和应用研究,涵盖了从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到在线搜索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方方面面。3月在美国高调上线并引发轩然大波的微软人工智能助手Tay的原型,即在中国有4000万用户的语音助手“微软小冰”,正是这些研究团队的另一项成果。

 研发团队

  身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掌管这个全球最大高科技公司研究事务的沈向洋博士,也起步于位于北京的这个研究院。沈向洋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是聂再清的上司。

  1999年,沈在北京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这个研究院第一名研究员,主攻视觉识别。那一年,李开复任亚洲研究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微软实验室开始拼音输入程序的研发。李开复和沈向洋不仅都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且都师从1994年的图灵奖获得者拉吉.瑞迪。从1999年开始,直到今日,人工智能都是整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主攻方向之一。

  现在沈向洋的办公室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德蒙总部,从窗外望出去,能隐约看到雷德蒙大学的操场。19年前,Windows95在这里正式发布。那曾是微软最辉煌的时期,Windows几乎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直到2007年,雅虎和谷歌带来的全新商业模式——这种通过广告赚钱,而对用户而言一切免费的模式与微软截然不同,也让微软第一次正视自己已经错失了搜索的机会。

  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微软总部

  那是一次输在策略的赛跑。事实上,2007年沈向洋在亚洲研究院任院长时,这里的自然语言研究及机器学习已小有成果——这两者正是搜索技术往前发展的核心。正因如此,当年年底,当时任微软CEO的史蒂夫.鲍尔默决定要在微软内部打造一支搜索团队时,选中了沈向洋。

  鲍尔默当时给团队打气说:“我调了一个最懂技术的人,叫沈向洋,又调了一个最懂产品的人,叫纳德拉。”接下来的几年,沈陆续从亚洲研究院带了54个研究员到必应(Bing)。这些研究员最后都成为了搜索团队里面的技术骨干。

  又过了六年后,纳德拉成为了微软的掌舵人,把公司带向云计算,而沈向洋这位出生于南京的中国人,则成为了微软创新理念的重要布道者。他所带领的研发团队时刻都在为微软寻找下一个“伟大的点子”。

  这两年,如何让研发团队这个微软重要且宝贵的资产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一直是纳德拉和沈向洋反复讨论的话题。为此,沈向洋更改了研发部门的一些规划与制度。微软在全球拥有11个研究院和实验室,在研究院里,研究工作以研究领域为单位独立运行,同时研究组之间、研究组与产品部门之间又保持密切合作。

  过去,研究小组不是一个真正的产品研发团队,而是以基础研究为主,较少考虑市场因素,现在沈向洋希望研究团队也参与产品的研发。“为微软孵化颠覆性科技并创造新的业务。现在我们部门建立了几个团队,专注于新业务。”他说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微软人工智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