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EDA/PCB>业界动态> 被指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 中芯国际实力究竟如何?

被指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 中芯国际实力究竟如何?

作者: 时间:2017-08-04 来源:芯传说 收藏
编者按:中芯国际虽位居全球第4大专业晶圆代工厂,然倾官方之力扶植的中芯为何连年亏损,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

  关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朋友们,对于一定不陌生。作为大陆半导体制造的代表性企业,在取得2017年(第三十一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21名后,在近日公布的《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排在了第314名的位置。但这家获得如此多肯定的企业却在近日被指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那么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708/362572.htm

  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提供0.35微米到28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在意大利有一座控股的200mm晶圆厂。

  被指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

  中芯国际虽位居全球第4大专业晶圆代工厂(次于台积电、格罗方德与联电),也扮演大陆半导体的要角;但中芯从2000年成立以来,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赔钱,而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17年前曾表示,中芯不仅不会威胁到台积电,且会经营的很辛苦,没想到张教父一语成谶,然倾官方之力扶植的中芯为何连年亏损,与一线大厂渐行渐远?

  中芯被视为大陆半导体的样板企业,17年过去了,营运之路却愈走愈艰困,财讯双周刊报导,归结中芯的三大败因,一是,创办人张汝京是建厂高手,并非经营高手,对生产良率与技术研发经验不足,只好全盘抄袭台积电,成为日后中芯专利诉讼大败的主因。

  再者,大股东各有盘算,中芯内部有“台湾系、海归系、本土系”三大派系,彼此明争暗斗,导致经营团队不断更迭,不过,让中芯受伤最重的,是厂区分散,生产线从上海扩张至北京、武汉、深圳等地,由于各省公公婆婆一大堆,难以形成中芯的产业聚落。

  导报引述熟悉内情的台商透露,身为一家企业执行长(CEO)无法以理性决策做判断,却要奔走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也是中芯的一大败因。

  然而中芯国际的实力真是如此吗?

  第一季度营收7.9亿美元

  5月10日,中芯国际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其销售额约7.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0%;中芯国际应占利润为698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14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13.6%。

  第一季度业绩:

  营收约7.93亿美元,较去年第四季度8.15亿美元减少2.7%,较去年同期6.34亿美元增长25.0%;

  毛利润约2.21亿美元,而去年第四季度约2.46亿美元,去年同期约1.54亿美元;

  毛利率为27.8%,去年第四季度为30.2%,去年同期为24.2%;

  归属于中芯国际的净利润为6980万美元,去年第四季度约1.0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140万美元。

  第二季度业绩预期:

  中芯国际预计,第二财季营收环比将下降3%至6%;

  毛利率将达到25%至28%;

  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开支将达到1.79亿美元至1.84亿美元;

  来自控股子公司的非控制性权益将达到600万美元至800万美元。

  7月20日,中芯国际宣布,将于北京时间2017年8月9日星期三发布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02专项支持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02专项支持下,中芯国际产能和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套水平由2008年的110纳米提升到28纳米,完成65-45-28纳米成套研发并实现量产:65/55纳米产品累计销售超过180亿元,40/45纳米产品累计销售超过100亿元,2015年32/28纳米开始量产高通骁龙系列产品,产品累计销售超过180亿元,2016年28纳米高K金属栅工艺(HKMG)成功流片,并经联芯4G移动终端AP产品认证;14纳米研发获得突破;2017年联合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单位开始了“7-5纳米集成电路先导工艺与系统集成新技术”的研发。

  中芯国际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不仅全面遵照“02专项用户考核制”,为国产材料 、装备及零部件提供公共验证平台,更根据集成电路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和要求,积极主动协助设备材料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带动国产材料、装备及零部件验证和应用,取得了一大批经得起市场检验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成果产品。

  公共验证平台覆盖350纳米到28纳米所有制程。12英寸厂成功验证12个设备种类,占设备分类数的13%,中芯国际北方厂12寸国产设备量产突破1000万片。

  材料方面,中芯国际下属8英寸和12英寸厂都有国产材料验证成功并上线使用,截止2016年共有60个国产材料验证成功并采购使用,全部材料国产化比率达13%。

  通过专项立项整体布局,中芯国际与国内设计企业联系愈加紧密,先后为20余家设计单位提供65-28纳米产品开发支持,海思、展锐、中兴微、大唐联芯、瑞芯微等加大国内投片比例。2016年国内设计公司营收占公司总收的将近50%,并就14纳米技术节点与中芯国际开展密切合作。

  先进工艺研发过程中,中芯国际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创新道路,历时超过7年,经65纳米至7纳米五个工艺代,合作创新单位包括国内集成电路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所和高校。

  中芯国际各制程技术节点的详细情况

  先进技术产品

  28纳米:中芯国际的28纳米技术包含传统的多晶硅(PolySiON)和后闸极的高介电常数金属闸极(HKMG)制程,于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2015年良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为客户制造出低功耗、高性能的手机处理器芯片。2015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宣布28纳米进入量产阶段并开始贡献营收。

  45/40纳米:中芯国际是大陆第一家提供40纳米技术的晶圆厂,其40纳米标准逻辑制程提供低功耗(LL)器件平台,核心组件电压1.1V,涵盖三种不同阈值电压,以及输入/输出组件1.8V、2.5V和3.3V电压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40纳米逻辑制程结合了最先进的浸入式光刻技术、应力技术、超浅结技术以及超低介电常数金属间介质。

  65/55纳米:中芯国际的65/55纳米工艺制程平台可以广泛支持包含逻辑、混合信号、射频、BCD、NOR闪存、eFlash和CIS在内的多种IC产品。2014年,中芯国际成为全球第一家可以为智能卡和SIM卡提供55纳米嵌入式闪存(eFlash)解决方案的专业晶圆代工厂,并且在2014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成熟技术产品

  90纳米:中芯国际的300毫米晶圆厂已有多个90纳米工艺的产品进入大规模的生产,中芯国际拥有丰富的制程开发经验,可向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90纳米技术。中芯国际的90纳米制程采用Low-k材质的铜互连技术,生产高性能的元器件。利用先进的12英寸生产线进行90纳米工艺的生产能确保成本的优化,为客户未来技术的提升提供附加的资源。

  0.13-0.11微米:中芯国际的0.13微米制程采用全铜制程技术,可在达到高性能设备的同时,实现成本的优化。0.13微米技术工艺使用8层金属层宽度仅为0.08微米的门电路,能够制作核心电压为1.2V以及输入/输出电压为2.5V或3.3V的组件。中芯国际的低电压和低漏电制程产品已在广泛生产中。

  0.18微米:中芯国际0.18微米工艺技术包括逻辑、混合信号/射频、高压、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以及一次可编程技术等,这些技术均有广泛的单元库和智能模块支持。中芯国际在0.18微米技术节点上可提供低成本、经验证的智能卡、消费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广泛的应用类产品,也在嵌入式内存、混合信号及CMOS射频电路等应用方面为客户提供了灵活性的解决方案及模拟。

  0.35-0.25微米:中芯国际提供0.25微米逻辑电路以及3.3V/5V应用的混合信号/射频CMOS和成本优化及通过验证的0.35微米工艺解决方案,可应用于智能卡、消费性产品以及其他多个领域。

  SPOCULL特殊工艺:SPOCULLTM是中芯国际的重要特殊工艺。SPOCULL代表SMICPoly Contact for Ultra Low Leakage。SPOCULLTM包括95纳米高压工艺和95纳米超低功耗工艺两个技术平台,分别针对高性能模拟/射频产品和超低功耗的微控制芯片。95纳米高压工艺主要用于显示驱动器IC,95纳米超低功耗工艺用于物联网相关领域。



关键词:中芯国际工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