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业界动态> 告别阳春白雪:中国卫通开启卫星互联网的春天

告别阳春白雪:中国卫通开启卫星互联网的春天

作者: 时间:2018-03-15 来源:C114 收藏
编者按:近日,工信部向中国卫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中国卫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固定通信业务。

  对于大众来说,一直都好似一曲不接地气的“阳春白雪”,实际上,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门槛的降低,可以为广大人民带来生产工作和生活娱乐上的便利:如卫星电视、数据通信乃至互联网接入。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803/376918.htm

  经常在出差、旅行的人都知道,在飞行的飞机上、在出海航行的船舶上,手机、PAD、笔记本无法接入互联网;同样在时速300km/h的高铁上,地面网络信号信号也无法保证每时每刻地通信,随着的不断发展,空中上网聊天、远洋数据通信、偏远山区信号全覆盖才得以成为现实。

  近日,工信部向中国卫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中国卫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未来,在中国卫通的大力推动下,卫星通信也将从“阳春白雪”飞入“寻常百姓”,不断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卫星通信告别阳春白雪

  技术引领变革,网络连接世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待、高速宽带已成为人们对通信网络共同的需求。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纷纷把卫星互联网视为重要发展战略,美国、英国等相继发布卫星通信网络建设计划。2017年,国内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成功发射并提供商用服务,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正式进入高通量时代。

  “中星16”正式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宽带事业部副总经理毛孝峰在接受C114采访时指出,“用户终端可以方便快速地接入网络,下载和回传速率最高分别达到150Mbps和12Mbps,真正意义的实现了消费宽带和无缝双向接入。


告别阳春白雪:中国卫通开启卫星互联网的春天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宽带事业部副总经理毛孝峰

  据了解,以Ka频段为代表的中国卫通高通量卫星,频率资源更加丰富,点波束的复用设计可以使频率资源多次利用,能够数十倍地提升卫星容量。毛孝峰表示,“中星16”主要为中国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服务,可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业应用,主要应用于企业专网、远程教育及医疗、互联网接入、广电新闻采集、机载船舶通信和应急通信等领域。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一集地理条件限制,部分地区(如西部、山区等)的宽带接入实施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如何消除数字鸿沟已经是信息化时代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013年国务院提出“宽带中国”战略,到2020年实现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

  按工信部的统计,至少10万以上的村庄是无法接入宽带。而且中国农村中,家庭分布比较分散,安装光纤非常困难,对于三大通信运营商来讲,这些地区宽带建设成本高,维护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通信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毛孝峰表示,“卫星通信是单点接入,非常快捷方便,而且全国的每个地方都能实现网络接入。高通量卫星将以快捷组网、高速接入以及低成本优势助力电信运营商实现普遍服务。”

  在农村教育方面,目前大概有5万所的农村教学点无法接入网络,另外还有许多学校虽然连接了网络,但是网络质量不稳定。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希望通过卫星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农村教学点和学校无法接入网络的现状。

  据毛孝峰介绍,中国卫通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15个教学点,开展了“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有效解决了这些学校因位置偏僻、受地理条件限制无法宽带上网的问题,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让边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共享信息化成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卫星通信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