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业界动态> 天河二号:国之重器 独辟蹊径求突破

天河二号:国之重器 独辟蹊径求突破

作者: 时间:2014-12-30 来源:中国经济网(北京) 收藏

  “”是国防科大承担完成的国家863计划和“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3年11月在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投入运行,向国内外用户开放使用。目前,“”已构建起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生物计算与个性化医疗、全数字设计与装备制造、能源及相关技术数字化设计、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计算、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处理等六大应用服务平台,先后在基因分析与测序、大型飞机和高速列车设计、生物医药、电子政务及智慧城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67485.htm

  在2014年11月20日召开的世界大会上,“”在国际TOP500组织首次正式发布的高性能共轭梯度(HPCG)基准测试排行榜上,位居世界第一。此前,由该组织发布的第四十四届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再次位居榜首,获得世界超算“四连冠”。近日,《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天河二号”研究团队相关人员、国家超算天津中心负责人,以探寻国之重器“天河二号”背后的故事。

  超算之巅的角逐

  四捧冠军奖杯,对于中国超算团队而言,无疑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喜事,然而对其他老牌超算强国来说,他们的心里像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强手“叫板”也随之而来,就在这次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发布前夕,排位第二的美国公布了“珊瑚”计划,表示将投资3.25亿美元建造两台超级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有可能达到“天河二号”的3到5倍。

  “在超算领域,国际竞争由来已久,在 天河一号 夺冠之前,美日之间的 第一之争 早已存在。”天河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小谦说。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云泉告诉记者,“美日特别在意其超算是否世界第一,一旦失去 第一 称号,都会迫不及待地夺回来。”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天河一号”在2010年底首次夺冠后,遭遇福岛核事故的日本仍然紧急拨款加快其超级计算机“京”的研制,用半年时间登上了冠军宝座,随后美国的“红杉”和“泰坦”又先后抢得世界第一的位置。

  “你方唱罢,我登场”,冠军的宝座常常不等捂热,就被新的竞争对手夺去。人们不禁要问,如此激烈的竞争到底是为了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超级计算机能做什么说起。记者日前来到国家超算天津中心采访,这里运行着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投运近5年来,“天河一号”以其超强的计算能力、精准的计算结果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目前中心每天运营的计算任务超过1000个、提供计算服务机时140万小时、服务用户数已超过600家。“ 天河一号 的魅力,通俗讲是能算天、算地、算人。”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说。

  算天:“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利用“天河一号”完成了跨越千年气候变化模拟,并利用自主开发的气候模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了IPCC报告。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研究员孟祥飞说,“自从中国科学家用 天河一号 建立了气候变化模型,中国不仅拿出了自己的气候影响依据,而且建立的模型还成为国际公认的模型标准,为中国在这一领域赢得了话语权。”

  算地:基于“天河一号”开展的高性能石油勘探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与应用,解决了我国石油勘探领域自主应用软件的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问题,使我国大连片、高密度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能力提升50倍以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算人:分析人类基因,解读生命奥秘,如今都离不开大数据的计算和处理。中科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利用“天河一号”开展了抗击癫痫、艾滋病、癌症等领域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 天河一号 不仅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更高的支点,更是给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更快更好的跑道。”刘光明说。正是有了“天河一号”的支撑,我国部分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构建。

  无论是模拟气候变化,还是演示地震海啸;无论是设计航空航天飞行器,还是研制国产新型发动机;或者是基因测序、高速列车设计制造,超级计算机都能够完成分析、计算和处理。“超级计算机就像能够预知未来的水晶球,一切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美国田纳西大学计算机学教授杰克·唐加拉说,“超级计算机越快,计算结果越精确,意味着工程师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大到飞机和轮船,小到药品和服装面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