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电线电缆:龙头舞动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电线电缆:龙头舞动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
作者: 时间:2007-08-20 来源:一大把网站 收藏
据有关资料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电网、城镇化等一系列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对特别是高、中压交联及数据线等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我国产业规模以17%的年均速度增长,现有3000亿元的年市场容量,预计未来仍有15%左右的行业增速。

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有鉴于此,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决心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在两条3.5万伏交联生产线即将竣工投产的时候,又打起了兼并重组印刷、包装、塑料管、塑料、物理发泡射频电缆等5项产业的主意,打算通过扩张资本量,提高产量,以主业为龙头,实现自主配套生产模式,以多种经营模式推动集团向多元化发展。

到2008年,两条3.5万伏交联生产线形成3.5亿元的生产能力,也不过是整个电线电缆市场容量的千分之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国际电线电缆完全可以成为龙头产业,在完善自身实力的同时,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成长:“走出去”战略大获成功

在澳大利亚有“窗口”企业之称、国内有多处生产基地,能生产上百个系列上千品种的桂林国际线缆集团,其前身是年产值只有30多万元的桂林电线厂。经艰苦创业,10年前,该企业在小额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以73万澳元在澳大利亚成功收购了一家外国电线企业,建起了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此后,他们不断夯实企业生产经营基础,通过移植国际上通行有效的运作模式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持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企业规模由此越做越大。成为桂林市第一家走出国门到澳大利亚成功投资一个年产值1亿美元的电线电缆厂,现已跻身于全澳3大电线电缆厂之列,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知名品牌。

目前,该企业已经成为集电线电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国电线电缆行业的骨干企业,是广西规模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销售企业,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出口大户,创汇居国内线缆行业前列。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生产的电线电缆出口排名全国前列,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5亿元,其年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已双双迈过10亿元大关,年创汇近亿美元。

发展:进入园区,进一步做强做大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昔日一家微不足道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多年来坚持完善自身实力,各项经济指标连创历史新高。

在桂林市政府和高新区政府的支持下,该企业在英才科技园征地247亩,投资5亿元新建千伏级、万伏级,3.5万伏级、10万伏级低、中压交联电缆出口生产线已经竣工,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个项目将填补广西行业的空白。同时,扩大大截面钢芯铝绞线及应用于通信工程的数据电缆等品种的制造生产,并准备将该企业穿山电线电缆厂搬迁至园内。按照专业配套生产的要求,该企业准备用3年时间,分期整合临桂祥龙分厂部分设备和产品到新园内。厂房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产品堆放场地2万平方米。到2010年,使企业的年产销达到30亿元的规模,年实现利税在2.5亿元以上,年出口创汇(含境外公司)达3亿美元以上,进入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前10名。到2011年,该企业在英才的项目基本全部完工后,形成20亿元左右的生产能力,整个集团可以实现35亿元左右的生产能力。

飞跃:龙头产业,带动产业链发展

现在,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龙头产业,由于它的带动将在高新区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将不断延伸和扩展。

2006年底启动英才园247亩中压交联电缆项目之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产品配套能力,优化产品结构,赢得更多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又打算发展印刷、包装、塑料管、塑料、物理发泡射频电缆等5项与公司主管业务密切相关的产业,形成以企业主业务为龙头的产业链。目前,该企业已与建设印刷厂、东风被服厂、文具厂、科力尔塑胶公司(原二塑厂)、金宇塑料厂(临桂)等5家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协调,以期形成电线电缆产品生产的自我配套,形成生产产业链。比如,埋设电线电缆所需的ppc管就可以由金宇塑料厂(临桂)制造。该企业已经与建设印刷厂、金宇塑料厂(临桂)达成协议,正在与其他3家企业协调当中。现在,为了安置这5项产业,企业正在高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希望能获得150亩土地,安置这5项产业。把他们聚集起来,必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和运输成本。

据悉,电线电缆产业的发展必定会带动专业设备市场,如拉丝机、绞线机、成缆机、束线机等,同时也会带动塑料市场,形成一个“产业链”,因此了解电线电缆生产线上下游产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与它们形成战略同盟军的产业组织形式,共同努力,形成规模经济生产。一旦牢固的产业链条形成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也就跟着来了。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公司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适当地进行资本运作,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壮大集团的资产实力,扩张资本量,提高产量,进而提高集团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兼并重组5家企业形成产业链,进一步实现自主配套,为优化产品结构提供保障。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