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高校动态> 天津大学有个"一二三"贫困生资助培养体系

天津大学有个"一二三"贫困生资助培养体系

——
作者: 时间:2007-08-31 来源: 收藏

  离开学还有十多天,学工部勤工助学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早就热火朝天地忙开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个假期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忙着“结草衔泥”,构筑“绿色通道”:从衣、食、住、用到书本、生活费和勤工助学岗位,他们周密安排、事事尽心,其工作目标,用该校学工部部长雷鸣的话说,就是要“让‘绿色通道’全线贯通”,倾情铺筑贫困生的成才之路。

非常重视贫困生工作,经过多年探索,构建了以“一二三”助困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贫困生资助培养体系,通过“提供生活资助”、“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人格提升”的“三步走”战略,鼓励和帮助贫困生以勤奋自强的精神完成学业。

  一个体系解除经济压力

在贯彻落实国家特困生有关政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资助、培养贫困学生与学校整体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个“奖、贷、助、勤、补、减、免”全方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学校开辟的“绿色通道”,几年来确保了千余名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学校不仅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适当的学费减免,还每年拨出500万元专项基金,设立近2000个勤工助学岗位,并专门成立了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管理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与银行建立的风险共担机制,有效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截至目前学生贷款累计超过1.3亿元;设立了10余种专门面向困难学生的奖、助学金,在解决获奖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学校与社会各界对贫困学子的关心与爱护,极大地激励了他们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今年5月,该校又在校长龚克的发起和操持下,设立了“北洋励学金”。这一项目不同于学校已有的资助模式,而是以“社会捐资、奉献励学,学生勤勉、自强成才,饮水思源、回报社会”这样一种新的理念,通过由校友和社会捐助的义举,彰显社会的关爱,使学生受到激励,自强努力,学成之后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回报社会,形成良性循环。

  新学期开学在即,天津大学助困工作安排得比往年更加充分和到位。在随新生录取通知书一起发出的信函里,他们公布了各项助困政策和办法,咨询电话早已开通;对已了解到的特困生,学校还给予特别关注,并备下了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和一批校内的专门的新生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至少到第一学期末都不会有生活的忧虑。学校勤工助学中心的师生还放弃暑假休息,从上学期期末毕业生捐献的几千本书籍中挑选出200多套成套的课本供特困生选用。学生宿舍里专门设立了“爱心小屋”,师生早已把大家捐献的衣服洗净架好,供贫困生“量体选衣”。

  据龚克校长介绍,近年来,天津大学的贫困生已占全校本科生总数的16%,其中特困生达5%。他表示,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两条途径增进身心健康

  天津大学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做好贫困生工作,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在这一理念的导引下,他们用爱心和创造性的工作,在构建起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同时,还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贫困生自励文化,形成贫困生培养体系。

  从2002年开始,天大实施了身体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条途径并举的健康教育计划,以“关爱自我,健康人生”为主题,每年拨款30万元,专门用于按月为全校特困生发放早餐券,解决他们不吃早饭的问题。

  学校通过各种宣传和文体活动促使贫困生参与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针对他们大多心理压力大、性格内向、自惭自卑等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利用网上心理咨询系统和热线电话等开展心理健康指导,为此,学校还专门培训了学生工作队伍,拓展心理咨询的覆盖面。

  三项举措促进人格提升

  天津大学十分关注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实施了“贫困生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爱心回报活动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快速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突出政治思想进步的教育和培养,是天津大学贫困生工作的一个特点。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该校实现了从“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到“培养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毕业生”的工作目标的转变,引导学生直面贫穷困境、认识自我潜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近两年毕业的600余名特困生中,200余人入党,占总人数的33%,241人读研,占总数的37%,300多人在校期间获奖。

  天津大学始终教育贫困生不要“伸手要”,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来获得。除了勤工助学之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开展爱心回报活动,鼓励贫困学生感恩社会,义务奉献。仅去年,该校就组织巡讲、阳光义务家教等活动70多项,参加活动的贫困生达1.4万人次,人均参加活动7次。“自立、自强、自尊、自助”的贫困生自励文化,已在天津大学生根开花。



关键词:天津大学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