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高校动态> 北邮世纪讲坛实录

北邮世纪讲坛实录

——
作者: 时间:2007-11-30 来源:搜狐IT 收藏

11月28日晚上,北邮五周年庆典在北邮举行。搜狐IT连续五次成为北邮独家门户直播伙伴,在现场图文直播讲坛盛况。同时,搜狐IT还是本次讲坛的独家视频支持门户。

以下为本次讲坛对话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风雨五载满载芬芳,承担着的学术魂,走过五轮春秋,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经济管理学院世纪讲坛五周年的辉煌。

这里是信息沟通的平台,这里是思想交流的展厅,这里我们直面名师政要,细品他们的思想精髓、感悟他们的人生经历。世纪讲坛五年来活跃于校园,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学术科技的浪潮,攀越过一个又一个人文艺术的高峰。他将最前沿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北京邮电大学校园的每一个人,一次次的努力付出,创造出一次次的辉煌成就。世纪讲坛已经慢慢走向成熟,成为北京邮电大学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个精英品牌,载入北京邮电大学的史册。五年的风雨兼程、五年的携手共进,慢慢求知路上我们需要你,需要你在历练中变得更加成熟,需要你带来更多宝贵的资源与机遇,需要你奉献更多的哲理与精华,生日快乐,世纪讲坛。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领导及嘉宾,他们是: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李为冲;飞象网CEO项立刚;国视通讯总经理丁义;通讯人才网总经理蔡敏;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杨放春;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辛玲玲;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唐守廉;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贾怀进;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宋丽丽;以及各学院学生会主席,欢迎各位的到来。

  五年前,一群意气勃发的经济管理学院人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土壤上撒下学术与思辨的种子,创立了世纪讲坛,他们怀揣着信念和理想,奔走于各大讲师和校园之间,校园里留下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梦,作为北京邮电大学精品,经济管理学院特色的世纪讲坛俨然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五年里世纪讲坛邀请过国际知名的专家教授,不拘一格集众家所长的思想,涵盖了IT科技、电信管制、兼容改革、科技发展、市场竞争、国际实事、艺术哲学、生涯规划等诸多领域,同时也在传统讲座的基础上开展了演讲、对话、主题论坛、研讨会等多相活动。在此过程中,尤其注重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主观参与性和积极性,使世纪讲坛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第二课堂。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重温讲坛五年来的风雨历程。

  主持人:温馨的视频让在场的各位无不为之动容,世纪讲坛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学院、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今天我们就很荣幸的有请到杨放春副校长,与讲坛一同庆祝生日,下面有请杨校长上台为世纪讲坛五周年庆典暨第五十讲学术对话致词,有请。

  杨放春: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首先对世纪讲坛成功举办五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也非常感谢经济管理学院举办这样一次我认为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活动。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觉得跟北京邮电大学探讨定位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信息科技为特色、工管文理协调发展”,我们学校大家知道有若干个专业,比如说理工文学经管哲教军事学院,我们只缺农学、医学、历史学,这个活动恰好是办了跨专业、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这样一个活动,所以我也代表学校对经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这样一个活动表示感谢。

  我自己其实也特别有体会,我是工学背景,在计算机学院当过七年的院长,也做过一些演讲,但是都是技术类的,曾经也有人问我,比如说什么的技术驱动力是什么,比如网络的技术驱动力是什么,好像我们今天海报当中还有一个第五媒体的技术驱动力是什么。我觉得也挺难答,还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关系,我自己体会到应该跳出技术的圈子去寻找答案。举个例子,我们说媒体,就说今天的话题,我们的前几样媒体应该说随着生活工具的普及,信息量是越来越大,但是后来我们兴起的像网站、像搜狐、新浪,我们搞计算机的人总是在问,我们怎么没有搞出这样的网站,我是指这个专业背景的人。所以我们在想,在这里面到底什么是驱动力,我们说当传统的媒体大量的信息出现的时候,我们缺失的是接触这些信息的能力,或者是这些成本比较高,就出现了网站,实际上是降低了人们在接触这些信息的成本。

{{分页}}


  随着大家接触这些信息的能力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我们又缺失什么,我们缺失的是选择这些信息的能力,所以又出了搜索引擎,这都不是技术的驱动力,所以我想在座的其实我们一起思考一下,我真是希望北京邮电大学有这样一个特别好的平台,能够让我们在多个学科这样的环境之下能够跨学科、跨领域的去学术交流、去思想碰撞。我自己最近也在想网络的发展,我也在下一代网络当中寻找经济学的影子,比如在下一代网络当中有没有离岸经济外包的特征,我发现确实有。我自己总结,网络的发展,包括我们很多技术的发展,其实不是真正的技术在驱动,有可能是需求在驱动,就是说我们由传统的所谓生产方的规模经济,可能要跨越到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所以这是我一个学工学背景的人的一点体会。

  我自己平常也挺关注世纪讲坛的,虽然吕院长没有请过我做嘉宾演讲,也没有对话的机会,我利用这个致词讲讲自己的感想我觉得也不错。

  最后我想说一点祝愿,也祝愿世纪讲坛越办越好,五周年仅仅是一个开始,也希望学校有更多这样的讲坛,也希望在座今天我们是听讲,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大家在这儿演讲。谢谢!

  主持人:感谢杨校长的精彩致词。世纪讲坛凝聚了无数北京邮电大学人的殷切期望,值此生日之际,应该感谢所有北京邮电大学的老师、同学们,是你们给了讲坛希望和勇气,是你们用关注和热情营造出一次次热烈轰动的场面,是你们陪着讲坛风雨同舟、并肩奋进,下面请欣赏来自老师、同学们的寄语祝福。

  主持人:讲坛承载了太多的祝福,讲坛里有太多的感谢需要表达,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老师,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李为冲先生、国视通讯CEO丁义先生、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先生,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现代通信与第五媒体的座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到场。

  吕廷杰:谢谢主持人把这第一个机会给我了,我以为他会把机会给李总呢,因为他是第一届我们80级管理系的毕业生,后来在国外留学,也算海归。其实他对新媒体有很多的理解,我谈谈我的理解。

  近几年电信业都在谈转型,通俗地说,所谓转型就是要把过去通信形成的是人与人的语音通信这种模式,转变为不仅提供人与人的语音通信,而且提供数字内容的分发。通俗地讲,就相当于说我们永远不是做信息的,就像运输部门永远都不是生产货的,它的产品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就是把货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我们原来做的是人与人语音通信的信息转移,现在不仅要为语音通信,还要做数字内容。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跟新媒体挂上钩,道理就在这儿,通俗说我们不仅要做客运,还要做货运,因此一做货运,就出现了新媒体的问题,这种新媒体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可能谈的第五媒体更侧重于很聚焦的问题,就是基于手机的媒体运用。

  前不久作为一个研讨会,在两三年前,在北京的月亮河度假村,曾经有过这样一次对话,就是中国IT界的一些精英人物在那个地方对话,我当时不经意的提了一个观点,就说,过不了几年移动互联网的规模会超过互联网,当场有很多人反驳我的观点。说我们怎么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呢?

{{分页}}


  其实我认为这两个非常不同,而且现在越来越觉得很不同,我这个观点在巴塞罗那的展览上有一个论坛验证了,与会的专家都认为未来几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几年,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是利用电话网可控制、可管理的技术,使得互联网这个脱了缰的野马具有可控性,这个商业模式的演变带来了大量的应用,新媒体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让我体验新媒体,我真的有体验,我现在在看手机报。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同学在看手机报,就在两周前中国移动和新华社联合举行了一个论坛,来总结手机报的经验,因为在十七大期间手机报针对十七大这个事件出了一个十七大特刊,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这是典型的第五媒体。

  通过这个体验我曾经说过几句话,当时我说完以后他们就使劲鼓掌,我说有些新的媒体的业务你不去体验的话是不知道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看手机报,很多人看手机报,我们家订的报我都很少每天都看,手机报我必须天天看,我问了很多同样订了手机报的人,我说你是不是这样?他说是。为什么?因为手机的存储量有限,它用彩信来的,你得删掉,不然存不了几个就没空了。你要删它,既然来了,总得浏览一下吧,这是第一。

  第二,手机报的内容非常摘要,适合我们非常忙的人在闲暇时间浏览一下,新华社有一批人非常伟大,这些人能把那么复杂的东西摘要成这么短的东西,使我们得到了非常精华的东西,这是我们现代生活节奏所需要的,这是我对第五媒体另外一个重要的体验。

  我说为什么我觉得伟大呢?去年我们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信息科技委的挂号单位,信息科技委希望我牵头写一个给国家政策的建议书,我就写了促进中国三网融合的建议,写完以后很多院士专家们别的院校看见觉得非常好,我们可以以信息科技委的名义联合签字往中央送,因此教育部要求我把这么厚的报告压缩成三页纸,这下难住我了,我要把这么厚的报告,最精髓的观点融合成三页纸,整整干了一个月。后来我在想这些新闻人他们很伟大,能够读懂一篇文章摘出精要的地方做到手机上,说他们是真伟大的,这些媒体人说,你太了解我们了,你知道我们有多么艰难。

  反过来讲,说手机是不是一个商业模式?全世界都不清晰,正因为全世界都不清晰,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机会,很多人说互联网那一轮圈钱运动让马云他们、张朝阳他们都赶上了,但是下一轮的移动互联网我们一定要抓住不放。移动互联网有很多是基于新媒体的、基于视频的应用,当然还有一些基于商务的运用。有些人说,手机看电视不就把电视节目放手机上嘛,这是绝对的大错特错,一定是专门为它量身定制的。我讲一个例子,电视机怎么出来的?是因为欧美人愿意看歌剧,他们希望把歌剧院搬回家,因为欧美人看歌剧不能随便去的,要化妆、穿晚礼服去的,是一个社交活动,因此大家下班挺累的,还要化妆、洗澡、穿晚礼服不是很累嘛。很多人说我就要看歌剧,能不能把歌剧搬回家里,于是出来了电视机,可是电视机哪有那么多东西看,于是有电影放在里面。世界上最著名的ITBO,也基本上通过降低版权费,就是播放人家电影的著作权费达到自己的威力,因为电视不适合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肯定是坐在电影院里消消停停在那儿看,看两个小时,坐在家里可能嘛,一会儿来电话了、一会儿孩子哭了、一会儿水开了,总得处理,于是在家里不适合看。于是PMG公司专门想出了一个方法,于是买断了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段专门拍了一些电视剧,把这些电视剧之间留下空,让你活动活动,解决解决开水的问题、解决解决上厕所的问题,这个过程中插了一些自己的广告,PMG做洗涤用品、化妆品出身,所以当时他的很多广告都是肥皂的广告,所以到今天欧美人还把电视剧叫肥皂剧。

  我们知道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肯定是要有对这个媒体的量身定做的节目,绝对不会是把我们现在的节目原封不动的搬到手机上,那样必然失败。因此我们在想,谁能创造出更好的盈利模式,手机上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们现在看视频习惯了,加点广告我看视频不要钱,手机上怎么收钱?让人家看视频,没电了怎么办,时间又不长,怎么加广告,商业模式怎么做,一直在思考。

{{分页}}


  我谈了几个特点:第一,新媒体是刚刚兴起的一个领域,大家都在关注它,你体验它以后会发现有独到的地方。

  第二,新的媒体一定有新的商业模式,一定不是完全拷贝原来的商业模式。我上次在总结会上,专门和新华社和中国移动的人说,我说我感觉看手机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家知道手机报现在是世界上报纸发行量最高的一个,3千多万用户在看它,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中国的手机报。但是它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培养了一种消费习惯,培养了我们所有人用手机去阅读,日韩就是因为推出了手机报、手机杂志培养了阅读习惯,所以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他们推出的手机小说阅览业务一举成功。所以当我们培养了客户在这种新媒体的消费习惯以后,它将带来无穷的商机。现在很多运营商都准备做DCD,就是你的手机上永远有一个显示屏在这儿滚,股市行情、天气预报,等你感兴趣的消息来了可以打断它,它把短信式的消息迅速显示在你的屏幕,你想了解更深入的信息,有一个链接就可以上到互联网,像这样的业务层出不穷。

  新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可以给大家新媒体的新感受,希望大家能在其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谢谢大家!

  主持人:丁总其实是圈内人,他其实就是搞业务的,所以我们先请丁总来谈谈您对手机电视的理解吧。

  丁义:在院长后面讲话压力特别大,院长讲话老是那么精彩,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讲好。

  因为我是做实际操作的,所以我尽可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实际经验。理论的问题我们院长、专家、观察家都有很深的造诣,我讲几点比较实际的。实际上我们讲第五媒体,我的世界,它是一个新的媒体,它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确是一个新的媒体,新的媒体既有媒体的特征,它又不完全跟传统媒体一样。实际上我们学通信的上北京邮电大学的,其实可能都不会想到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里面会做一个媒体,就好比说原来我们学通信的上邮电大学,要进媒体的可能会上广播学院,广播学院的人进不了邮电部,学通信的进不了这些媒体单位,可能两边放的是很清楚的,然后各人有各的管理,有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大家都互不搭嘎。所谓新的技术催生了新的媒体,比如第一媒体是纸媒,第二媒体是广播,第三发展到电视,后来又了互联网,我们现在讲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第五媒体。

  我觉得从媒体的形态来说,或者说从大众接受信息的形态上来说,我觉得新媒体有它特别明显的特征:第一,所谓传播的多样化。传统媒体基本上是点对多点的传播,单项的点对多点的传播。像互联网、像手机,都是点对点的传播,直接的由传播源到受众一点对一点的传播。

  第二,新媒体互动性。新媒体可以在传播的过程当中,接受体和信息源产生互动,我们拿手机看视频、读新闻,我们可以发消息,直接进社区去讨论这样一个新闻,去讨论这样一个内容,它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

  第三,新媒体富裕形式的多样化。实际传统媒体主要是以提供信息点对多点的传播为主,而在新媒体的形态之下,产生的形态或者服务形态会有很多。比方说同样是一个手机终端,在我们所提供的服务里面,我们提供的服务叫CRA手机电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一个手机的电视台。虽然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未必有很多人未来了解我们的服务形态,我想这是暂时的,我想明年或者后年手机电视台这样的形态会非常大规模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我想会像手机报一样会影响大家的消费合生活习惯。在我们这样一个手机电视台所提供的,除了具有传统媒体的服务特征以外,比如直播、滚播、轮播、主持人这样的一些传统媒体形态,我们业提供有产品形态的服务,比如制作适合手机播放的手机剧。我觉得手机这样一个东西,它具有很强的特征,第一,是一个通话的工具,随身性。第二,移动性。第三,不能在这上面观看时间太上。大家没有这样的耐心看这样的小屏幕,观看时间太长。所以诸如此类的特点,在这样的媒体形态下展现的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我们有这样的产品就是手机聚类的东西。

{{分页}}


  第三,社区服务类的产品。我们可以在用户听众、观众接受信息的时候产生一个交互的环境,让大家在这样一个主题之下进行有效的交流。还有一种所谓行业类的东西,比如视频的监控、视频的教育,数量行业类的产品,或者服务类的产品。所以在这样一个手机新媒体之下,产品形态特别多。我们现在运营的手机电信,是在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在他们的通讯网上推出我们的新媒体业务。

  实际上运营内容是需要有牌照管理的,目前在我们国家能够有资格运营手机电信,由广电总局颁发手机电视营业牌照的机构,目前来说三家,第一家,由上海东方龙公司运营的东方手机电信,第二家,是由央视国际运营的央视CCTV手机电信,第一家,就是由我们国视通讯运营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运营的CRA手机电信,就是我们运营的相当于三个手机电视台。目前这三个电视台应该说网络业务发展情况都还不错,CRA手机电视应该是在三家里运营的时间最晚,但是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们前进的步伐最快,而用户增长量数据也是最高。

  主持人:李总现在是埃森哲公司的副总裁,他对新业务是很有研究的,现在请李总给我们讲讲,您对手机电视的特征怎么看待?

  李为冲:我在开始讲第五媒体以前,我想跟大家讲一下通讯行业整个大的趋势,因为最近有个媒体约份稿子,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很清楚,今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今年实际上是中国引进手机20年纪念的一个年,他们是希望谈一下手机引进中国20年有些什么可以值得纪念的地方。我就把最近几年的一些数据找出来看了一下,结果我发觉整个通讯行业确实在今年我们整个中国的通讯运营行业的增长率会低于GDP的增长。根据温总理最近的讲话,中国的GDP今年可能是1.5,但是整个通讯行业,当然包括移动和固话,大家10.8左右。我就觉得非常惊讶,因为我们国家正在朝着信息化社会在走,但是我们通讯行业增长速度为什么还会拖GDP增长的后腿,仔细看就是我们今年用户增长的数字,不光固话或者移动用户低于GDP增长速度,虽然我们的普及率还不高。第二,我们现在的资费还在进一步的下滑。第三,我们的热点,就宽带,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它在整个通讯行业里面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低,所一还不足以拉动整个通讯行业。

  再回顾十年、二十年的中国通讯行业的发展趋势,你就可以看到,真正推动中国通讯行业的主要是两大因素,一个就是在管制上面的放松。大家可以看到联通94年成立,98年成立信息产业部,然后整企分家,99年中国移动成立,02年成立网通,所以国家在整个通讯行业的管制方面一步一步放松,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相比较而言,广电行业做的比较差,所以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前一阵子媒体上有,就是20年还是30年以前,这两个行业实际上当时规模是一样的,现在广电行业是通讯行业的几分之几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制方面的原因。

  通讯行业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是技术和业务上面的创新,包括20年以前我们讲模拟电话,94年GSM引入中国,98年宽带ADSL引入,然够在02年CDMA引入中国,但是管制的放松跟新技术的引入在最近五年当中没有新的突破,也就造成了整个行业一步一步发展的速度往下降了。这样的话,要把这么中国一个行业重新让它启动,无非是几个方面,一个,管制方面进一步放松,第二个,技术方面看有什么新的突破,大家都在等待,包括信产部的领导也经常在讲希望发放3G牌照,希望有新的技术能够引入到我们这个行业当中来,另外就业务跟商务模式的创新。

  技术,现在第五媒体我觉得技术上面可能问题不是很大,最关键的我觉得是两条,就是业务和商务模式的创新。业务,不管手机电视也好、手机报纸也好,手机跟我们用的互联网是有非常大的技术差异的,一个差异就是讲,随着技术的发展固话对于数据的传送量跟移动手机的传送量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所以你需要大量数据传递的业务,一定是在固网上做的。而少量的数据,才会是在手机电视上或者在手机上用的,所以这就界定了手机的第一个业务特征。第二个技术特征,我是觉得因为屏幕很小,所以刚才我觉得吕院长讲的非常对,手机的不管是电视也好、报纸也好,一定是一个浓缩的技术,而且一定是一个非常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对你的生活、对你的工作也会带来非常便利,并且这些便利应该跟你随时随地连在一起的,你才会放在手机的,否则就没有这个可能性。

{{分页}}


  第三个,就是商务模式,我觉得最关键的现在作为第五媒体来讲,就是用什么样的商务模式能够盈利。因为互联网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尝试,这些商务模式已经成型了,可以看到Google有一个模式、eBay有一个模式、雅虎有一个模式,但是你所做的媒体必须考虑你的信道在大的运营商当中,你怎么在一个运营商当中在一个非常大的统计力的模式下,你作为一个新兴的运营商也好、作为一个产业链的某一点也好,怎么能在这样大的环境当中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盈利、能够做大。因为目前大家可以看到,很多CPSP的商务模式是依附于运营商的,目前都面临着非常困难的运营环境。第五媒体,包括电视业好,包括我们将来做手机报也好,怎么样开拓出一个合理的商务运行模式,使得新业务能够在中国很快的发展起来,使得真正把这个行业做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主持人:李总,您刚刚讲了很多,但是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您进广电和电信之间的差距,现在很大了。

李为冲:具体的数据我没有记住。

  主持人:刚刚李总讲到,有所谓三个牌照,就是手机电视内容的牌照是由广电发放,其实我们学生都是学电信出身的,但实际上我们国家两个网或者加上上面两个部门是有交叉的,就是说一个是信息产业部的电信网,还有一个是广电总局的广电有线传输网,这两个是有交叉的,包括他们的管理范围有些交叉。实际上第五媒体就是说,手机上应用的东西包括好几个部分,所以几位老总和吕院长都讲到,什么WAP的,包括手机报、包括手机电视,其实都是第五媒体,但是只有其中的手机电视涉及到了广电,其他其实主要还是信产部管、还是电信运营商管。

  丁义:应该说视频的内容现在是由广电管,文字的内容,新闻类的内容还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管,都是归口在内容管理部门去管理。

  主持人:就是说信产部,包括电信运营商,主要还是电信的通路方面的,可能内容方面如果涉及视频的话还是广电管,但实际上刚刚丁主任还提到了,我们的内容管理,其实我们现在的文字链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管,实际上如果你不违法、不违规的话他也不会来管你,可能手机上的这种视频内容广电总局是管的非常严的。

  丁义:也不太对,我大胆的纠正一下。实际上现在为什么手机报拉上新华社,为什么移动没有做这个手机报,当然一个原因可能是移动没有这个经验,但是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人是可以找来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他没有做新闻的资质、没有做报纸的资质,新华社有,所以在这个平台上大家是合作的平体,我有传输,你有内容和资质,我们结合起来做这个新媒体。原来传统媒体两边是互不搭的,就是传统媒体是一家来做,新新媒体是大家合作来做。

  主持人:项老师跟我谈过好几年,他有意进军第五媒体,我相信你肯定研究很多年了,我觉得你再这方面应该说是非常有发言权的,你给我们讲讲你对第五媒体是怎么理解的。

  项立刚:我们说第一、第二、第三到第五媒体,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呢?是从载体,我想最早媒体是纸,然后到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我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每一个载体本身都是有生命力的。我们想想纸这种载体出现的时候,事实上是制造了西方的民主,如果没有纸这样一个廉价的传播的载体,就没有新闻媒体出现,这样很多思想和精神就很难传输,所以纸创造了一个西方文明。我想我们的电视和互联网都在对我们整个社会结构、我们的思想体系产生很多本质的影响,我们现在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是手机,手机在我们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手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传输平台,它是一个具有光域覆盖的媒体平台。

  纸这些东西传输成本是很高的,广播电视不能随时下载,互联网业不能做到随时随地上网,但是我们的手机第是光域的,第二,手机具有强制性的。我们在座的所有人,你们带来手机、电视、广播吗?没有带来,带来手机了吗?带来了。手机是强制的,手机强制不是有人拿墙顶着你。刚才我看到李老师铃声响了,他们拿出来看了一下,你们下面铃声响了,也可以看一下,它是具有强制性的,是带有体温的媒体媒体平台,这个媒体平台几千年来和其他的媒体平台是不一样的。

  第二,手机这样一个媒体平台,不但本身是一个信息传输平台,同时是一个信息支配系统,SIM卡就是,信息传输不仅可以实现一点到多点的传统的操作方式,可以从一点到多点再到多点发散是病毒式的传输方式,所以这样的传输方式和我们以前其他的媒体形式、其他的载体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巨大生命力的、具有巨大前途的媒体平台。

  这样一个媒体平台我们第五媒体,我和丁总有一点点不同的感觉,我不认为第五媒体会叫手机报或者叫手机电视或者手机电影、手机剧,我觉得可能不是。以后的第五媒体我正在准备做的叫手机台,广播是广播电台,电视是电视台,手机就是手机台。手机台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内容应该是,首先,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自己中间是信息传播的主魂,比如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去看搜狐、很多人都去看新浪,我相信在手机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会有一个自己的主页,我们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而不是这个网站推给你什么东西你就看什么东西,我们是信息的平台。

{{分页}}


  第二,这个信息是具有非常强大的互动功能的。第三,这是一个多媒体的平台。我们手机传输的信息内容应该包括文字、图片、影像,是一个多媒体的东西,它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单项做的媒体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了,我们要实现这样一个媒体形式,要把它做起来,把它做好,事实上我和丁总也交流过,我曾经也想去丁总手下做这个事情,但这个事情其实现在做起来是很难的。这个需要的是什么?第一个,需要我们传输平台的支持,今天我们说到现代通信,事实上需要我们这些北京邮电大学的努力,让我们传输的平台变得更加强大。事实上以我的感觉,目前我们的传输平台、我们的技术还是有问题的。

  我们就说手机电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基于广播的传输平台,中国人最愿意定制标准了,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有七八个标准,不知道一这些标准能干什么,制定出很多这样的东西。第二个,进入流媒体的东西,流媒体的东西因为我们的3G没有解决,我们的传输速度是不够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也在做2007年的总结,事实上我们看到2007年的时候,因为我们没有上3G,实际上已经把3G可能给我们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机会已经失去了,相信2008年奥运会不会给我们3G带来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做好网络平台的准备。第二是我们业务平台的准备,第三需要我们内容的整合。要把这些东西共同做起来,然后才能够形成非常好的第五媒体。我想这个第五媒体的到来,可能距我们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时间,还要花一些时间,我们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我们未来的第五媒体。但是我想这条路是很清楚的摆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往上走,只要我们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我们就会打造一个很好的未来。我在努力,我也希望在座的很多北京邮电大学的同学们可以和我一起去努力。谢谢!

  主持人:刚才几位都已经详细讲了他们对第五媒体的理解,接下来我想抛一些话题出来。前不久我也刚参加过一场辩论赛,还是想借用这个概念,进入下一轮,相当于抢答题,不需要我的点评,大家愿意怎么讨论就怎么讨论。

  关于第五媒体,其实现在已经搞了很多了,包括新浪、搜狐搞的手机报,你们刚刚提的实际上是中国移动本身的手机报,其实各个媒体都在搞手机报,我想项老师这方面是最清楚的,因为项老师跟我一样都是媒体人出身,我自己一贯是比较犀利的媒体人,因为我以前在南方周末。但是我的感觉是什么呢?上面提到,第五媒体要说真正抛出概念之后到商用,包括赚钱,真的是要有一定的过程,丁总也可能怕影响你的生意不赞同,但实际上我看目前来说,可能新闻定制短信这方面是挣钱的,这是第五媒体中的一种,其他的第五媒体的形式是不是挣钱,我觉得确实值得探讨。我想问几位嘉宾,你们觉得现在制约第五媒体发展的一些障碍主要在什么地方?

  丁义:我觉得我们讲媒体,我觉得媒体和媒介还是不太一样,手机差不多是一个媒介,但是它要成为媒体,确实还需要一些工作。传统媒体,实际上在中国来说,作为媒体,像国家的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级的媒体,还有像新华社、人民日报,像地方的林林总总的媒体机构,实际上他们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不需要建立商业模式,他们主要是传播信息,或者说白了传播党的声音,是以这个形态存在的,他们根本不需要去研究商业模式,也不存在商业模式的困扰。所以在新媒体之上,大家就要研究商业模式怎么来赚钱,内容怎么来卖钱,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之下就会产生一些具体的矛盾,比方说这个媒体到底是谁管,刚才几位都在不同的地方提到这个,媒体到底谁管?中国所有的事都归哪个部门来管的,不能没有人管。如果是叫媒体,媒体的机构说应该是传统媒体人最有资格做新媒体,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做媒体的,所以新媒体应该由他们来做。所以他们认为他们的机构,传统媒体的管理机构应该管新媒体,这就是我们广电总局、中宣部、新闻出版,这类的机构要管新媒体。但是新媒体具体的形态又不允许让他们直接来管,比方说我举两个例子,中国联通,它从原来的通信运营商,去年的时候向外传递一个信息,他所谓的TIME的战略,李总可能比较清楚,什么叫TIME,是一个技术、信息传递、加上娱乐媒体这么一个公司。什么意思?他们要做媒体。中国移动向外传递的信息,从原来的移动通信专家,变成了移动信息专家,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这就是媒体,所以中国移动也要做媒体,特别是中国移动去年从星空间接的买了凤凰卫视的股份,所以他们直接以资本的形式进入最传统的媒体行业里面,就是电视媒体行业里边,所以他们也要做媒体,所以这就是谁来主导做媒体。

  在新媒体形式之下,如果抛开互联网不说,在手机上面都离不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因为他们都是拿着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终端的,如果在上面传递任何东西都要走这个终端,所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觉得他们对媒体有控制,所以想做这个媒体。认为有能力做媒体的人没有资格做媒体,原来做传统媒体的人,对媒体有管理资格,但是他们又不懂新媒体,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家中就出现了很多很多矛盾的地方,所谓内容由谁来管,牌照由谁来发,做的对不对由谁来说,所以就会出现很多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和文件最直接的影响这个产业的发展,这个影响比单纯技术方面的影响应该大得多。所以我们碰到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国家在这样一个产业政策方面,对这样一个形式,或者对新媒体的形式,从最早层面没有一个很清楚、很正确的认识,就会最大程度的影响这个产业的发展。这是我的体会,谢谢!

  吕廷杰:我觉得丁总说的问题就是我想说的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对新媒体的发展来讲监管和政策,通常说技术的进步会带来新的业务的创新,但是业务创新以后,你的制度必须跟着创新,所以现在在很多情况下制约中国很多新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制度的创新严重的滞后,就是说新媒体的问题同样是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国外有这样一个非常奇怪的设置,很多国家有一个部叫部管部长,不是不管,他说以前的部都管不到的事放到他那儿管去了,是很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中会涌现出很多新的事物,所以我们从纯粹的理论分析来讲,到底刚刚大家谈到的手机视频。我非常有幸的听到刚刚项总提到的手机台,他的概念很新,也很对,对在哪呢?我们一直说,我们看看媒体发展的轨迹,我们不说远了,说报纸出现了,以后有纸的印刷就出现了报纸或者这种传媒杂志的形式,后来出现了广播,广播就是一种新媒体,相对于报纸来讲,它可以把报纸的东西拿来读,传播出去。广播该谁管?难道就是说应该报刊杂志社来管广播吗?出了电视以后,就应该广播电台管电视台吗?绝对不是这样。所以为了缓解这个矛盾,干脆广播电视放在一个部门管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客观地说,传统的通信网是一个可控制、可管理的网络,有很强大的控制管理功能,是做语音的。传统的广播电视部门是在很强大的可控制、和管理的网络上做内容的,我们把可控制、可管理的网络比喻成轨道交通,可控制、可管理,网络和业务不分离。所以他们一个是在铁路部门做客运的,一个是在铁路部门做货运的。

{{分页}}


  今天出了宽带IP技术,我们就有一个迷茫,手机的视频如果被广电去发牌照,那么互联网的视频是不是也应该广电去发牌照呢?不应该,我认为这错误,因为宽带IP部门,你是铁路部门运货的,现在出了公路了,难道说所有的货运必须由铁道运输部门管吗?不是。他谈的手机台的问题很新颖,你要想管公路的货,你就要符合公路的条件,铁路和公路是分离的,你就先做网台分离,你根本不是做这个领域的怎么能管这个领域呢,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到底该谁管。我们自己叫手机视频、手机电视,电视部门当然管你,我就是来电视的,谁说这个东西叫电视呢?他提手机台非常对,干吗把这个东西叫电视。作为商业来讲,有一个路径依赖,大家说手机报纸,你容易理解是什么概念,我们说手机电视,容易渗透到社会中去,容易应用,但是客观地说这个东西跟电视没有关系,是网络的传媒。我们过去获取一种视频资源怎么做,当然可以通过电视来看,我们也可以到街上买一张光盘,谁说视频内容一定要刻在光盘上或者通过电视传呢,我们通过网络不就下载了嘛,我叫手机音像店、叫手机音像店行不行,音像店是归文化部管啊,是不是应该文化部管这个东西呢,显然这是矛盾。我们理性地去分析,三网融合带来的问题是新的问题,不能说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了,我原来是做报纸的,现在出现广播电台就归我们报刊杂志管,我报社就得管你广播电台,出现电视了,我这个广播局就得管你电视公司、管你电视局,这是不对的,一定是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所以我们回归纯理性的,不仅要做客运,还要做货运,广电本来传统上就是做货运的,就是运内容的,现在为什么有一个趋势,这个矛盾没法化解,最后就把你们两个部门放到一个部门监管,就是广播和电视放在一个部门,叫把外部性内部化,这是一个缓解矛盾。好比到底电视台出现了,应该广播台去管吗?干脆你们俩化成一块,算一家管。

  但是我们国家的广电部门我们讲它的特殊性,确实有一个别的国家不具备的性质,要监管内容。内容该谁管?是不是单独有一个部门,当然我们国家是有这样的体制的,有新闻出版总署,一些专门的部门,它去监管有没有可能,还是放到这个广电电信统一监管的平台上加一个智能监管内容,有的时候内容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互联网或者宽带技术过度的开放性,会带来很多给社会危害的东西,我们认为内容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总要有解决办法,不能说出现一个新的技术,接近哪各行业就归哪各行业管,一定会抑制这个行业发展的、新的行业发展,丁总说了半天我们从理性的讨论来讲,说白了就是一个监管的问题、体制的问题需要解决,才能使中国的第五媒体得到很好的发展。

  李为冲:刚才杨校长讲的非常对,作为大学里的学生,将来可能你们要突破,就必须跨领域、跨学术,我们吕院长马上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技术的融合,现在广电、电信,包括IT,都融合在一起了,原来的监管架构、原来的监管方法,在新的技术、新的业务面前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就需要创新了。

  刚才吕院长讲的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讲,就是像第五媒体得到的阻力,因为我原来在运营商里做过,我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阻力是来自运营商的,虽然现在国内大的运营商在业务发展上,大家都觉得要从通信运营商转化为信息服务的提供商,但是做这种转化实际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说转就可以转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几大运营商,你看看它的组织架构,虽然他们都在讲要转型,但是他们目前的组织架构和流程,还是作为一个通信运营商,都是语音部分放号,然后一个数据部门。但是真正要做一个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话,必须按照信息服务来形成公司的管理。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美国有一个教授写的,他写的题目就叫“创新战略”,他就讲一个老的公司假如要进一个新的业务,在原来的组织架构上是很难做得到的,他做了大量的研究,他觉得真正要成功的话,必须在组织架构上、在流程上做非常大的创新。我可以给大家一个例子,美国Spring在推3G的时候,当时他认为在夏天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连广告的时段都买好了,但是在临近6个月的时候他认为很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做,为什么?因为他原来的组织架构完全按照通信运营商的组织架构,因为你要做到3G、要做到第五媒体的话,必须前端、中端、终端整合起来,但是恰恰公司没有这样一个部门全部管起来。后来专门临时成立了两个部门,一个管前端,就是把原来Spring的市场部,包括广告宣传的部门,因为有新的部门推出来了,他有一个副总裁就专门管前端,后端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这两个部门一个是协调前端,一个协调后端,只有这么一个组织架构和流程才能真正的推动。因为丁总的第五媒体要收费、要使用流量,必须得到运营商的协助,但是假定运营商没有这个架构、没有这个意识、没有这个战略定位的话,这个第五媒体的实施或者发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项立刚:我和前面几位嘉宾的看法不一样,如果说第五媒体有瓶颈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瓶颈是技术,丁总实际上已经解决了牌照的问题,事实上这个公司已经是我们国家少数几个拿到了牌照的公司,所以他没有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其实现在看一看我们的技术,我们2G的技术,包括2.75G的技术,很难传输动视频了。说3G的技术,到今天中国没有实质性的启动,在3G的网络技术上面大规模的抛流媒体也会是问题。而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在中国其实我们说面向3G以后,我们通信从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语音交流,要变成人与机器的对话,会出现很多很新的市场空间,和出现很多新的形式,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支撑3G的网络是不够的。

{{分页}}


  我对3G有一个看法,我们以前谈3G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都以为3G是一个网络建设,事实上3G不是一个网络建设,同时也是一个业务模式是内容的建设。我有一个悲观的看法,我觉得中国如果到了3G时代,很可能我们网络上跑的业务都是日本人做的、都是韩国人做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没有网络,没有去做这个事情。当我们这个网络起来的时候,日本和韩国已经领先我们3到5年了,他们做的比如说手机游戏、手机的业务,都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不用他们的还用谁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我们不发3G牌照,我们整个的通信现在已经落后世界上面3到5年了。我记得到2003年的时候,我们的网络,尤其中国移动的网络,已经做到和世界的先进水平是同一等级的,甚至到美国去,会觉得中国的网络比美国还要好,但是因为我们没有跟上3G发展,所以我们今天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但网络建设了,事实上我们整个内容建设也是大大落后了。而且这个事情也导致了人才积累的落后。如何面向3G做第五媒体,这个人才是非常综合的人才,我们以前做平面媒体的时候,我们一个记者去参加一个记者招待会,说实话他就待20分钟,拿一个新闻稿、拿一个红包就走了,到了网络媒体就不是这样了,网络媒体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比如刚才说到主持人,他是做网络媒体的榜样,他盯着一个会要写七条新闻出来,比如下面坐的搜狐记者,他不但要做现场直播也要写文字出来,不但要文字直播,还要视频直播,比如我们今天有现场直播。这里面需要非常综合的能力,需要对媒体有很好的敏感性,需要技术的感觉,需要把这些综合起来。我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第一,我们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网络支持和技术的支持,第二,我们缺乏综合性的人才,这是我们今天第五媒体受发展的很大的瓶颈。

  主持人:刚才几位嘉宾其实都谈了一下对第五媒体受制约因素的看法,我感觉到三点,一个是政策制约,一个是技术,还有一个是人才。我觉得第五媒体我个人感觉确实现在问题很多,丁总爱不爱听另外一回事,但是对于同学们,我自己觉得还是有必要跟大家也讲一讲我的一些看法。第五媒体现在我的感觉,第一个就是盈利模式不明晰,我现在不敢用,我不敢用不管什么第五媒体,连WAP上网都不敢用,为什么?因为WAP上网包月取消了,我原来定的WAP上网包月,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手机费猛增,后来知道运营商自动把这个取消了,所以现在不敢上了。所以GPS包月费如果取消,对第五媒体是致命性的打击。因为我觉得运营商这种计费方式可能消费者很难去理解,也不知道你到底看一个手机的电视节目大概会花多少钱,根本不知道,这样会导致很多人不敢用。我想大家在学校里用的联通的UP新势力或者移动的动感地带,大家用这种资费套餐的话更不敢用第五媒体了。

  另外一个,关于第五媒体现在的内容,我觉得还是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其实说句实话,丁总可能比我清楚,在国外的第五媒体,比如手机的视频看得最多的是什么?好像是两类,一类是黄色的,还有一类是肥皂剧。其实大家可以看网上,不要说手机的视频,其实大家看互联网的视频,大家去看一看标题,是不是主要也是这两类,恐怕也主要是这两类。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管就是管这方面,黄色片是绝对不能有的,肥皂剧也不能说无限制的搞笑,我们国家对媒体的管制是很严的,我是出身于南方周末的,我在南方周末工作三年期间,我们两个总编被强制性撤掉了,媒体受管制的程度到了这样一种地步,所以这两点可能会对很多产生影响。

  另外从去年开始,其实关于第五媒体的这种风险投资非常多了,目前我个人感觉,因为这种盈利我不知道哪家真正赚到钱了,所以大家会对这个东西还有一些犹豫状态,如果没有资金在这种新兴的行业要发展业务恐怕是比较难的,但是国外好像又比较看好,所以中国跟国外是不是有点学习的状况,丁总比我了解,我先讲这些。

{{分页}}


  丁义:我从您的发言里面体会到两点,一个是特别的悲观,另外也特别的无奈,我觉得好像还是应该更乐观一点。

  主持人:其实我的悲观和乐观是为了促进产业的制定者来关注这个行业,制定一些制式。

  丁义:我为什么说应该更乐观一点?实际上应该是在今年的8月份以前实际上我也很悲观,我可能比你还悲观,但是我现在是很乐观的。为 什么很乐观?

  主持人:是因为你跟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拿了牌照了?

  丁义:不是,牌照我早拿了,就是因为拿了牌照以后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就悲观。我觉得您刚刚讲的资费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资费是人定的,因为任何一个商业机构定的价格是为了赚钱,如果这个价格不能赚钱或者影响业务的发展肯定会调整价格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肯定会这样的,符合商业规律。

  项立刚:广东已经调整了。

丁义:对,广东的模式实际上代表了一个未来,这是几个方面:

  第一,他的价格是非常灵活的价格,不仅是包月,而且打消用户的担忧,因为现在的这种价格体系是按流量计费的,流量到底是多少,老百姓不知道,所以用这项服务不知道用多少钱。广东做到的,你用这个业务从兜里掏的就是10块、15块,不会有再多的钱,这是资费政策的改变。

  第二,刚刚项总谈到技术因素,实际上现在在2.5G带宽的条件下,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已经能把流媒体做到非常流畅的质量,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为什么中国移动开始推这项业务的时候,或者做第五媒体的时候没有用这项先进的技术呢,因为这是一个私有技术,需要私有的公司提供两端的私有设备,所以中国移动向来是比较遵从国际标准的,国际标准H.263,当时用国际标准的代价就是质量差。还有一个判断,

  中国移动认为3G很快就要到来,如果3G来了,什么263或者264都能解决,所以宁可暂时用一个替代性的技术,是一个效果不太好的技术,来等待3G,结果3G没有来,3G没有来运营商又不能够在原有的质量不好的技术上继续推这个业务,所以广东就带头用一个私有技术做了一个播放产品,这个播放产品质量非常好,而且效益非常高,而且它是以一种新的展现形式传送给用户的。原来我们在看手机电视或者手机报的时候,都是从WAP的门户进去去观看的,现在广东这个做法是什么呢?是把所有的多媒体内容或者说第五媒体的内容包装成一个客户端的软件,你可以下载、你可以内制手机,等于打开手机以后自动看到一个播放器,你叫手机电视台也好、叫手机电台也好,就是一个多媒体的终端,所以用户非常习惯,就是符合用户习惯的去观看这里面的内容。所以有了很好的用户体验,有了很好的价格政策,也有一个所谓把信息传递到用户的方式,慢慢的大家接受这项业务的前景就会非常好。我们现在提供的这个业务,实际上还没走到那一步,我们现在的用户量一天增长1万,实际上应该是增长很快,所以我对这个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一天增长1万的速度还是挺快的。 主持人:对手机电视的盈利模式吕院长怎么看?

  吕廷杰:这个问题今年以来,不光今年,去年有无数的人问我这样的问题,盈利模式,后来我发现明年的1月15日在夏威夷召开的亚太电信联盟的会上主题就是“新媒体的盈利模式”,说明这是一个全世界性的难题,但是我个人观点。

  现在我们针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收费模式是不清晰的,而这种收费模式有可能还不是一个纯商业的策划问题,有可能有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来缓解这个问题。

  所谓不清晰,我以前在一些网站的访谈中和发表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典型的收费就三种,第一,按流量,收费不合适。我上互联网上来那么多广告,凭什么我要为那个流量付费,我下了多少流量我是没有感知的,消费者完全不知道自己消费多少,像刚刚丁总讲的,拿手机下载的东西真的不知道你的流量是多少,你是在一个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使用这种业务,你按流量收费的合理性何在呢,所以是不对的。第二,按受时间收费。像互联网的应用我们比喻成公共交通上网络和业务分离的概念,我们既然是比喻,大家知道哪有公路按时间收费的,去年年初八达岭高速把山西的运煤车堵了15天,难道说待了15天要15天的钱,我分明15兆的文件需要1分钟给我传过来,网络的传输不可控制,结果走了15分钟,你怎么收费。第三种,包月。包月流量小的时候没有关系,我反正付了钱随便走,所以造成了网络无端的压力。到今天都没有想明白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收费模式到底是什么,我发现有一家公司也认真的想了,尽量的回归电信文化,什么叫电信文化?过去互联网的出现是反电信文化的,电信文化是网络可控制、可管理,所以网络会搞智能网,网络和聪明终端是傻瓜。到了互联网以后,网络是透明管道、网络是傻瓜的,终端是智能的,终端是电脑,大量的应用解决方案是在客户端,我们天天在电脑里装东西,客户端解决方案。如果到第五媒体我们是用手机来做,这种文化大家就自然而然想应该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所以你看你们拿的手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大,这是一条错误的道理。因为网络既然可控制、可管理,使得互联网有可控制、可管理性,应该回归电信文化,应该让网络智能起来。

{{分页}}


  举个例子,黑莓,黑莓的业务非常强,所有200多家世界著名运营商只要跟黑莓合作就赚钱,为什么?回归了电信文化,手机傻的不能再傻。这个手机看的挺复杂,加的那些功能,什么照相功能都不是通信功能,可以管很多用户。你用它上网,用它打开一个PPT文件,感觉非常快,为什么?因为不是在客户端实现的,是在服务端解决的,解决以后把页面传过来,而且你的手机这么大,不用传很大的清晰度的页面,就支持你这个页面就行了,这个容量经过压缩以后是10K。所以你注意了,回归了电信文化,这个手机对他来讲是什么东西?液晶显示器,他在那儿解决了,都是服务器端的解决,把客户端的解决方案都放在那儿了,让手机傻瓜化。一个老总每次上黑莓的网怕看邮件,打开一个PPT,浏览浏览东西,10K、10K的页面传过来,这个总流量平均一个月4兆。现在在中国黑莓公司,当然它跟移动公司两家合着定的价,因为大家不知道商业模式有多少用户,看看市场反映,定了498的包月,如果一个人实际产生的流量是4兆,移动运营商没有任何压力,1兆流量卖了差不多100块。可是现在呢,像微软提供的模式,我们用互联网模式提供的,让你当透明官道的模式,是20块包50兆的流量。所以我们说即使按流量解决,如果我真的就按1兆流量4毛钱的概念,黑莓的包月应该是1.6元,价钱不就降下来了嘛,靠什么?靠服务器的解决方案,把客户端简化。

  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现在国内游一个自己的企业,就是国内的企业也推手机邮箱,叫力通公司,跟移动合作,我一直用他的移动邮箱。我换了N95的手机之后,跟他说装一下软件,我换了收集了,我说我在隔壁开会,我可能有短信、电话来叫我一声,他说不用,我一刻钟就搞完,结果一上午没搞完,说第二天再来。结果第二天来了,说好了,我一天收不着E—mial。后来我说怎么回事,发现有一个确定,说有一个邮件你要收嘛,我点说确定,结果来一个邮件。后来我说怎么回事,他说有一个没给你装,结果他来装了,他装了三天。中国有多少移动电话客户?5亿多,有700万个客户用手机邮箱才能赢收平衡,他要用1万年装这个业务,死定了,绝对没有希望。我不敢说互联网这样,我们不能走互联网的文化,你是用点把软件解码都放在电脑上了,移动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一定回归网络智能的、服务端智能的。现在诺基亚转型,不做收集了,做服务,提供对手机遥控的解决方案,我升级都是服务器端软件的升级,跟手机没关系,最多用空中下载的方式改个界面、改个表格,不需要这个小伙子每天跑这儿来改这个软件。这个模式的发展就会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使网络的资费降下来。

  客观的我就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收费不合理,怎么收费?怎么通过卖服务收费?以及怎么高效率的让运营商又有钱赚,消费者感受压力又不这么大。包括李总说的很对,我们很多商业的解决方案都很关键,但是我更觉得,可能还有一些技术的解决方案去开发,这也是一个商机,就是新媒体的一个商机就是,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提供这样的服务,从而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不用很大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使用这种业务,这样业务才能扩散。顺便说一句,所有跟互联网业务相关的业务我分析了一个特征,几乎所有成功的业务初期都是不要钱的。你们注意,邮箱业务初期不要钱,等你用上了以后,这叫体验,让你用上了,现在开始收钱了,不用也不行。网络电话一开始绝对是不要钱的,然后体验以后不会永远不要钱的,然后开始收钱的。所有这些业务,现在飞信,好多转成短信也不要钱,以后会收钱的。所以我们说,就看到一个路径,我们能不能把不要钱或者更低廉的钱的方式延伸下去,通过一些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呢?我觉得这种潜力是存在的。谢谢大家!

  项立刚:说到计费和业务模式的时候,因为我现在相对身份比较中立,广电部有一些活动会请我。我前段时间去过广东,有一个关于数字电视的会议,在这里面我觉得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也对我们以后定价可能是一个参考。

  说最基本的办法是包月,以前我们的办法是一个月比如说一家是15块,其实这15块加成数字电视成本是很高的,如果加上更多的频道进来,说要涨价,15块涨到28块,好像这个数字不能说特别少,但也不是特别多。但是要涨成10几块是很痛苦的事情,为什么?看电视的很多中国老百姓那些消费群体可能就是退休在家的老太太,15块涨到28,每个月要多支出28块,老太太是不干的,民怨沸腾。那结果是什么?比如发改委要召开发布会,结果发改委就说了,说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要和谐社会,你一涨价弄到老百姓就不干了,这不干,说算了吧,15块还是15块,价格就涨不了。但是事实上看我们的这个群体,我们的要求都跟老太太一样吗?也不一样,有人愿意把这个价格涨起来。我当时出了一个主意,实行不实行不知道。我当时的说法是,为什么要是涨价呢,为什么不把价格降下来呢?15块,包月要降到5块,为什么降到5块?你传达党和政府的精神,中央一台或者四台都免费的送给大家,然后其他台不播了,你需要有更多的消费,可以按照节目收费。像变形金刚出来以后很多人都愿意看,最愿意看的是那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年轻人,他们可以为变形金刚花50块去看这个电影,或者在家里如果看电视的时候10块买一张盘是没有问题的,在家里如果电视打开就可以有变形金刚看,10块钱愿意不愿意看一次,我想很多人是愿意看的。但是因为原来广电的业务模式没有关联性,所以只能包月,所以广电的人很羡慕电信。为什么?他们认为最后跟电信相比,因为他们管理不到业务。我们电信的长处是短信,短信有很多替代品,可以打电话、可以用MSN、可以用QQ,而且MSN、QQ都是免费的,但是大家发短信,发了就是1毛,刚刚有个人给我发短信,我说“好”,一个字就是1毛,你可以不发,发了就是1毛。

{{分页}}


  我想很可能以后的业务模式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我一直主张是不要用包月,包月是一个门槛,而且包月就会变成,第一个首先我认为,免费就是无服务。比如说你看电影频道,为什么不看?因为电影频道没有播你们想看的电影。低价就是低质量,我们大家都看《变形金刚》,就是那么贵。包括学校的电影院放的电影都是3块一张票,没有一部象样的电影。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同的品质有不同的定位,要考虑从网络电信的角度收费,还要从内容提供的角度收费。所以我一直主张,未来的业务模式就应该按照不同的节目去收取不同的费用,大家肯定想最好便宜一点,最好还是不收费,但是我刚才已经说了,免费的可能是低质量的服务。如果说我们很多人要这些业务,中国有这么多的用户,这个饼摊薄了,如果大家收费的看《变形金刚》,我想也许可以变成5块一张票,因为看那场电影要50块,也许不止50块,可能要买20块爆米花,还要打车、要开车,可能200块,在家里5块钱就能享用。如果这个电影很多,跟发短信一看,发一条1毛没感觉,回头一看发了50块。可能5块看电影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最后一算可能发了200块钱,我想这样丁总也会很高兴的。

  主持人:关于第五媒体,刚刚讲了很多市场方面的,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其实非常值得关注,就是标准方面的问题。其实现在手机WAP没有什么标准问题而言,关于手机视频方面其实是非常严重的,我不知道丁总你们现在给中国移动做是用什么制式?

  丁义:这个准看从哪个层面了,从手机电视这个标准或者手机视频这个标准,基本上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广播式的手机电视体系,一个就是移动通信网的体系,我们目前开展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在移动通信网的体系里面。

  主持人:因为最近很多家搞手机电信标准的厂商都来找我,他们是认为广播制式的手机电视标准有很多优点,这样是不是会涉及到像你们现在用的电信制式的手机电信标准,将来可能会出现一种被更新的状态?

  丁义:应该不会,而且绝对不会。为什么这么说呢?从现实来说,现在韩国有两个制式,一个是SDMB,就是广播式的手机电视,一个是在CDMA上的流媒体的制式。实际上在这两个制式之下,在3G上发展手机电视的业务,比SDMB发展的业务还要好,就是说在移动通信网里发展的手机视频业务比广播式的手机电视发展要好,这是一个现实层面,所以不会有相互被取代的问题。另外,从我们国家来说,刚才项老师讲,标准之争几乎是看不到希望,现在国际上有几个成熟的标准,信韩国的SDMB,欧洲的有DVBH,北美的有,日本也有一家,我们国家有广播电视式体制,有清华的体制,有交大的,总而言之最近要测试5个标准,就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测试5个标准,都定好了这5个标准应该是11月14日,就是说这个月测试。结果在测试的前几天,广电的标准撤出去了测试,我不参加测试了,我不参加国家标准委的测试,结果这个测试就没有成,就流产了。所以在这个里面,我觉得广电的所谓广播式手机电视的技术架构,离真正实现服务还有距离,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现实情况。另外,它确实有它的优势,它是一个点对多点的广播式,没有对带宽的消耗,所以相对移动网的手机电视它的效率很高,但是它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是一个单向没有互动性的东西,是展现电视节目,是把电视台里的电视节目搬到手机上来看。大家想一下,实际上电视台里的电视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或者说观赏模式是大家坐在沙发上看的,里面电视剧也是节奏很慢的,中间上个厕所、吃的东西都没什么关系,还能接得上,而且里面有广告。但是手机,大家拿手机看东西的时候,是一个临时性的东西,最多几分钟,三五分钟、十来分钟,不会看很长,所以你让他看电视里节奏慢的东西肯定觉得不过瘾,所以用户看那种内容的概率实际上不高。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广播式手机电视不会取代移动通信网的手机电视,但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是这两个体制结合起来,那就是上下行的问题,下行用效率高的广播式的,下行用互动性的移动通信网的,这样两个网结合起来这个游戏就比较好玩了。

{{分页}}


  项立刚:我发两句牢骚。我觉得中国标准这个事情已经被弄坏了,我们都以为标准这个东西能够赚大钱,经常被媒体炒,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品牌,超流企业卖标准。这是很奇怪的,比如就说手机电话,为什么移动标准就弄成五六个标准,是不是我们比别人聪明,你会发现谁这样,那些做标准的机构事实上七八个人写出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一些要求,什么是标准?火车两个铁轨多宽,说1.5米、1.8米,这就是标准,这很容易写出来。然后这个标准用什么机车、用什么铁轨、怎么样保险,这才是最重要的技术。在北美或者在很多国家,一这个准很难弄出来,在什么地方呢?因为需要大量的技术去支撑,要变成一个产品。我们的情况是什么呢?我们以为弄个标准就可以卡住产业链的笼统,所以大家就很容易写出一个标准,然后就在这个层面去拼。我以为现在我们的情况是,基于广播式的手机电视,在2008年能用上,我觉得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就是大家把精力花在写标准上面,而没有精力去做一个象样的技术和产品出来,这是我们面临的很大的问题。我们要不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很多事情都花在这种利益之争上面,很可能产业受损失,消费者也没有好处。本来2008年大家可以拿手机看电视、看比赛,我估计这种可能性是不可能出现了。

  李为冲:实际上谈到标准的事情,实际上需要国家有一个很好的立法,然后在一个比较公正的环境下建立这个标准,但是从国际来讲,大家在通信行业里做,欧盟搞了一个GSM的标准,实际上对欧盟的通信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国家现在也想走这一条路,但是要搞一个标准,后面一个是立法,一个是有多大的经济实力支撑这个标准。我倒是很赞成我们国家在标准方面要多花一点精力,因为有你自己的标准以后这个产业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学生:刚才你们提到了有一个第五媒体的资费问题,我想除了刚才提到有电信文化的回归、技术的解决,以及内容的差异化之外,还有不可忽视的是广告对媒体资费的分摊,各位老师如何看待手机广告与第五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机广告的营销模式?

  丁义:实际上广告在媒体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媒体的一个特征,媒体的经济支撑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广告,这是传统媒体的特点。在新媒体上,广告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且广告的模式也是在第五媒体运营过程当中大家都非常看中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他们在掌握终端运营商的运营思想里,都把广告看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举个例子来说,像中国联通有自己专门的公司去运营广告业务,所以中国联通的广告业务是由中国联通自己的公司来运营的。中国移动也是由他自己的公司,或者说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很少几个来运营广告业务。现在雏形的手机媒体的广告业务,实际上最简单的就是短信,短信的广告已经泛滥到对手机的用户已经到了一个骚扰的程度,但是从性质来说是一种广告的形式。像分众传媒最近的一个机构变化,就是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手机广告的部门,或者说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准备脱离分众传媒单独包装上市,所以这个广告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下一步随着手机多媒体信息的接收,比方说音频和视频接收的过程当中,像片头、片尾的广告、中间的插播广告,刚刚讲到内容收费主要收用户的钱,广告模式就会收广告业主的钱,这个广告应该说是第五媒体手机媒体新的商业模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来说,应该还没有特别完整的成熟的案例,大家都在非常积极的探讨手机广告的这个模式。

{{分页}}


  主持人:现在运第五媒体到底是由谁来做不一定,刚刚丁总讲了,可能运营商做,也可能内容商做,如果运营商做不能说出去,前几天媒体登了一个新闻,关于中国联通是彩铃还是什么广告收钱,后来中国联通打电话给媒体骂了一通,说我们做的事情怎么能说呢,就是说其实运营商做这种广告是不愿意说的。

  吕廷杰: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移动互联网可能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在座的各位真的可以好好的想想可能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真有风投给你投资,其中一个主要的领域就是手机广告。刚刚主持人和丁总说了,说为什么移动运营商不愿意说他做广告的事,因为广告从营销学上讲是一个经营者的反向收费的手段,我们知道我们看电视,哪怕电视节目再不好我们很少抱怨电视台,为什么?因为你没掏钱,电视台跟谁收钱,跟广告商在收钱,所以如果手机上可以做广告,很多刚刚谈的费用问题就是解决方案,我们就不跟用户收钱,就跟做广告的人收钱,反向收费了。大家都再想广告怎么做,现在手机广告中有一个误区,我们北京邮电大学无论是计算机学院还是我们经济管理学院都不乏有一批人在研究所谓的国际新趋势,这个模式又不是我们想出来的,是国际上流程的几大手机制造商都在研究基于场景赶制的手机行为。比如我在这个礼堂里跟大家对话,在3G的平台上可以定位到,李先生在这儿待着呢,比如我在歌剧院看格局或者在什么地方,他会马上通过一个信息搜索到这个歌剧9点半散场,他根据对我的客户试图的分析,这完全是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的问题,会发现我经常在十一二点经常还有电话打出、还有短信发出,时间我不会马上去睡觉,他就会判断马上干什么去,发现我经常在星巴克咖啡、发现我经常青鸟健身去健身,所以马上搜寻,这两个地方有没有这两个信息,就定位,叫做反感式打击,我精确打击,知道你的偏好是什么,而且现在就在它的附近,我推给你不会反感,这个商业模式是成功的。我说的是事实,经济管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都有人在做场景感知的行为。这个经验从经济管理学院的角度来讲必然失败,因为我换位思考,不从技术角度思考,我是一个客户我怎么想,我现在在哪他永远知道,而且我过去在哪他还知道,这个业务我马上关掉,我不会用的,所以这种业务怎么会油市场呢,你给我推广告来,好想你精确打击了,我怎么有市场呢。我需要什么业务,大家仔细想,我提一个例子,我希望抛砖引玉,当中真的有北京邮电大学圈到了风险基金几千万美金,最后你们做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张朝阳、马云。我举个例子,客户有很多自己的行为,比如中国移动有自己的平台,当我打电话到国航订票出的时候我订北京到上海的飞机,上面写李先生,我已经给你定制了北京到上海的飞机,完了,为什么完了,后面可以带上广告,或者下面有某酒店,说可以帮你定这个酒店。后面可以加一个广告,说因为你到上海,上海天气怎么样,这个我不会反感。这叫深度营销,现在没有做了,比如明天我正要去了,我已经告诉他我订票了,就知道我的行为,他就告诉你,李先生提醒你,9点钟的飞机7点钟应该动身了,再告诉你机场某路堵车走另外一条路,后面加条广告,我不会反感,因为广告帮助我了。换句话说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概念,就是说移动的广告,就是基于手机上的广告行为,是一个消费行为经济学中研究的一个热点,很多模式有待于开发。我今天没有时间展开,国外已经有一些模式出现,变被动式广告变成主动找广告,比如二维码的应用,贴一个奇怪的粘贴画,上面说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动的广告,就是周杰伦把鞋抛到空中了,旁边就有一个二维码,感兴趣的人就会开这个二维码,自己就读出来了说他下个月在要在这里开演唱会,所以你们当中谁可以更好的找到广告模式。

{{分页}}



  记者:我想问丁总和项总,你们做的公司我总感觉到现在对电信和对内容提供商依赖性很大,如果说他们发现了你们这些盈利模式所在以后,如果他们也成立类似的部门把你们吃掉,我觉得你们的核心竞争力不太理解,能介绍一下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块吗?

  项立刚: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想把什么事情都做了肯定是做不好的。一个企业想独占产业链这个企业肯定是要失败的,虽然说在整个产业链中间运营商有很大的能力,事实上他可以在这个产业中扮演很重要的龙头作用,但是运营商想把整个产业做大,那是不可能的。我不叫移动互联网,我叫移动信息网,我把移动信息网整个体系分为四块,第一块,网络的提供,咱们干不了,只有运营商能干。第二块,是义务的管理、整合,包括收费平台的支持,我们也干不了,只能运营商干。第三块,业务平台的组织,这个事情在中国非常复杂。比如说你在韩国、在日本,用一个品牌,无所谓,用了就用了,这里面就相当于业务,运营商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但是如果中国移动想用移动梦网的品牌,事实上他要承担巨大的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你们没做国媒体你们不知道,我做媒体出来的很清楚,可能今天出一个字就是政治问题,如果是一个商业网站可能会好一点,如果是运营商,像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他们的领导还是中央候补委员、还是中央纪律检查会的委员,他们承担的研究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主张在这样的环节,移动运营商需要第一个,有自己的品牌,第二个,需要把另一块让出去,就是说有相当一块他需要别人用自己的品牌,不是说用自己一个品牌把这些产业链统一起来。最后一块是业务的开发、业余的提供,事实上运营商是做不了业务的开发和提供的,他们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操作方式,都不是做文化提供、做业务提供的,所以我想在整个产业链中间各自可以做各自的事情,不要以为运营商有很强大的经济力量、强大的实力,就可以把整个产业链所有的事情做了。如果运营商有一天这么想,会把整个产业链给害了。

  丁义:我从很简单的几点去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我做的或者说我们公司做的,我们在运营一个手机的电视台,我们在做一个内容的运营。相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我对于它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呢?它没有资格做这个内容运营,它没有牌照,这是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之下的这么一个情况,中国移动不能够运营手机电视台,所以我跟他在这边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我另外一个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公司是一个既懂通信的这个体系,也理解广电内容的这个体系,这个就形成了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我们在运营内容,在我们运营之初,很多人都讲了你们做内容怎么做得过中央电视台?你们怎么做得过上海文广集团,他们都是中国媒体业首屈一指的老大、老二,都这样的地位,你怎么有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我在运营过程中,我的用户增长量比他们都快,收入增长量比他们都快,节目的排名也比他们都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有我的核心竞争力,我知道这个生意怎么做,我比我的竞争对手更懂这个生态环境,更明白这个事怎么做,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我另外一个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公司是一个既懂通信的这个体系,也理解广电内容的这个体系,这个就形成了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我们在运营内容,在我们运营之初,很多人都讲了你们做内容怎么做得过中央电视台?你们怎么做得过上海文广集团,他们都是中国媒体业首屈一指的老大、老二,都这样的地位,你怎么有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我在运营过程中,我的用户增长量比他们都快,收入增长量比他们都快,节目的排名也比他们都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有我的核心竞争力,我知道这个生意怎么做,我比我的竞争对手更懂这个生态环境,更明白这个事怎么做,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分页}}

  学生:刚才各位老师所探讨的问题我感觉前提条件就是第五媒体手机媒体这个形式首先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我对这个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各位老师,您做过什么样的市场调查,有哪些事实证明现在中国的广大群众和广大人民需要第五媒体这样一个手机形式,需要这样一个传播形式,有哪些数据来证明这个发展趋势是一个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李为冲:咨询公司不一定准确的,当年ATMT做业务的时候,曾经请了一个全球最著名的公司来看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结果这个咨询公司做了很严格的调查说这个公司不能超过一百万,结果ATMT就放弃了,没有这个做事情,但是别的公司做了这个事情,但是后来可以看到完全是两码事。

  丁义:实际上做很多事情是凭直觉的,不是凭市场调查的,马云做的时候就凭直觉,我们做这个事情多半也凭直觉,我们手里拿的终端有屏幕,一定有这个人用屏幕喜欢看的东西,我们要努力的就是能找出来这个用户到底想看什么东西,以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他,把这个模式找出来,我觉得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一个尝试,不算是一个预测。

  主持人:非常感谢五位业界精英们为我们带来的一场精彩的学术对话,相信大家也都是豁然开朗、受益良多。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