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元件/连接器>业界动态> 经济学人:曾经镀金的半导体业 为何陷入景气危机?

经济学人:曾经镀金的半导体业 为何陷入景气危机?

作者: 时间:2009-04-07 来源:Yahoo 收藏

  在全球经济放缓之前,半导体业就已出现问题,衰退只是凸显出问题核心、以及结构与管理层的变革。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3164.htm

  4月1日,营运陷入困境的德国(奇梦达)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德国境内的德勒斯登厂停止生产,所有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唯一的希望是等待投资人收购。

  同位于德勒斯登的另一家大型厂,名称则从AMD改为Globalfoundries。美国微处理器制造商AMD 去年决定分拆制造业务,另设一家新公司,并将多数股权卖给阿布达政府管理的投资基金。有人担心,德勒斯登厂最终将移转至波斯湾。

与Globalfoundries只是产业丕变的显例,半导体业变得越来越少垂直整合,而且有集中化的趋势,重心也从西方世界逐渐偏移。

  即便探底的迹象看似浮现─亚洲晶片业者股价大涨,反映近来需求展望好转─半导体仍处于50年来最严重的景气寒冬。专家预测若正确,2009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将再次衰退,到2010年才会复苏。

  根据 iSuppli调查,今年全球半导体营收预估下滑逾20%至2050亿美元,类似其余观察家的预测。

  要了解芯片产业为何重创,一个原因是IC的演化,让所有人造产品都包含至少一个植入式芯片,就像AMD创办人Jerry Sanders曾经形容--芯片为“半导体业的石油”。

  换个轴线来看,就芯片厂商越来越倚赖总体经济健康的事实。

  此外,半导体业本身的特殊结构亦为个中原因。为了加以解释,顾问公司VLSI Research执行长Dan Hutcheson将晶片业譬喻为农业-即经过长久耕耘 (预先投资)后,才有可能收成。

  也就是说,半导体厂就像农民一样,常有过度供给的倾向,尤其像无明显差异的产品如存储器(冬麦也是)。即使价格低于成本,厂还是动个不停,为得只是不要损失庞大的预先投资并弥补可变成本。

  其次, Hutcheson说,晶片厂就像陷入了所谓的“制程迷思”,不断因竞争而部署新制程,提高了产出却对价格造成压力。

  最后,为了诸多理由(如增加就业、实行产业政策)而进一步加深这种内在倾向的政府,其实也要负担责任,尤其是亚洲政府。



关键词:QimondaDRAM晶圆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