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业界动态> 英特尔向手掌进军 与ARM短兵相接

英特尔向手掌进军 与ARM短兵相接

作者:李星宇 时间:2009-04-08 来源:IT经理世界 收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手机上贴着“IntelInside”的标志,不用惊讶,这正是芯片业霸主英特尔的新梦想。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3246.htm

  继去年推出的凌动处理器大热之后,英特尔于今年3月初宣布推出四款新型凌动处理器,与目前主要用于上网本的情况不同的是,英特尔此次新品的市场定位直指多媒体电话。

  全力挺进手机市场

  在稍早前举行的GSMA移动全球大会上,英特尔宣布与手机制造商LG合作,后者将使用下一代凌动处理器来设计移动互联网设备(MID),并计划明年推向市场。使用该设备,消费者将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拨打电话。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进一步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里宣布和一些主要的手机制造商签订合作协议。他强调,“英特尔正在寻求把凌动处理器用于手机制造,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

  英特尔在手机业的努力还不止于此,它还将触角延伸到通信技术领域。去年10月底,英特尔高调宣布与爱立信合作,为基于其凌动处理器的MID平台引入移动数据解决方案,作为全球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移动宽带技术,无疑是英特尔切入移动通信市场的最佳选择。英特尔表示,双方对于该合作“感到非常兴奋”,通过整合各自在通信行业和计算行业的优势,力图打造一个统一互联网的通信环境,为用户提供永远在线的互联网体验。

  在英特尔向手机领域挺进的背后,其实有一种无奈。其赖以安身立命的PC产业早已进入成熟期,增长乏力,加之金融危机重创,PC产业今年更将收缩15%以上。事实上,在上一财季利润下滑90%之后,欧德宁近日更警告说今年一季度公司可能出现22年来首次亏损。这一切正迫使英特尔以更大动力开辟PC之外的第二战场。

  在本次世界移动大会上,三星、索爱、LG等公司展示的概念手机显示,手机正在变成一部移动互联网终端。根据IDC数据显示,第四季全球手机市场下滑12.6%,但具备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却上涨了22.5%,而背景则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日渐普及。在国内,3G牌照发放后,中国电信便以“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定位其3G战略核心,抢占移动互联网竞争的制高点;中国移动也在加速部署其TD+WiFi网络,移动运营商们的3G主打应用已瞄准移动互联网。这时,英特尔的机会来了:互联网访问正是其优势所在。

  随着移动通信和计算机产业的加速融合,目前出现的许多热门产品,无论是英特尔自己力推的MID,还是时下大热的上网本,实际上都是这一融合过程中的过渡形态产物,但更多的人看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潜力。向手机市场挺进,对于英特尔来说,不仅顺理成章,也是必由之路。

  尽管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也还没有一款内置英特尔芯片的手机对外展示,但英特尔的手机战略已然浮出水面,即以移动互联网为关键应用,利用英特尔处理器的高性能和良好的兼容性,占领利润丰厚的中高端手机市场。

  即使英特尔在很早以前就准确预见到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却在实施战略上依然犯了错误,其从2007年就开始力推的MID概念,虽然赢得业界一片叫好,但消费者却并不买账,MID销量寥寥,反而是具备WiFi功能的iPhone和华硕推出的上网本出尽了风头。

  之后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消费者希望MID拥有电话功能,而不仅仅只是访问互联网。消费者对于新的事物,通常会倾向于将其和最接近自己熟悉的东西划为一类,正如他们认为上网本是一台简化版的电脑一样,大多数的用户愿意相信MID是一个智能手机或者是PDA的增强型版本。对消费者需求的错判导致其在市场上处境尴尬。并且在推广MID的一开始,英特尔还是惯性地依靠PC阵营中下游厂商的支持,但现在,英特尔开始转向与LG这样的厂商合作,表明它已经意识到要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终究要依靠手机厂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intelHSPA3G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