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我国硅光伏项目投资前必须知晓的4个判断

我国硅光伏项目投资前必须知晓的4个判断

作者:王宏伟 时间:2009-08-13 来源:赛迪顾问 收藏

  机遇与挑战: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7146.htm
  • 需求扩张导致供应严重短缺,价格一路飙升
  •   受经济危机影响,半导体和产业对的需求急剧下降
  •   国内企业投资不能简单依靠现有技术
  •   国内企业电耗高低不一,水平参差不齐

  相关数据:

  •   2004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2008年最高达450美元/kg
  •   2008年全球市场年度新增安装量为5.5GW,2007年度新增安装量为2.4GW
  •   国内企业在综合电耗高的在300kWh/kg以上,电耗低的则在200kWh/kg左右

光伏需求扩张导致供应严重短缺,自2004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2008年最高达450美元/kg,硅光伏产业链成为投资的宠儿,多晶硅投资扩产项目不断,主要有3方面的力量:一是全球7家十大厂的扩产(美国的MEMC和Hemlock、挪威的REC、日本的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和Tokuyama、德国的Wacker),这类企业技术成熟成本领先;二是下游光伏企业向上游延伸建厂,如尚德、LDK;三是资本雄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如万向集团(万向硅峰)、精功集团(精功绍兴)、天源集团(世纪新源)等。

  但受经济危机影响,半导体和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需求急剧下降,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截至目前价格约为110美元/kg,前期宣称投资的项目都在做延期投资调整,生产企业产能处于开工不足状态,投资过热、何时供需平衡等成为研究机构热议的话题。

  业内人士一致把产业振兴的目光投向美国政府、日本、欧洲、还有中国,赛迪顾问认为,政府采购和补贴固然是硅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但作为市场机制运作下的产业,我国硅光伏项目投资前必须要知晓以下4个判断,即产业链关系、技术特性、市场需求特性、成本构成。

  产业链关系判断

  硅光伏产业链长且技术、工艺方面互相牵制,投资不能看成是一个企业的独立行为,上下游关系是投资前首要考虑的要素。

  晶体硅按纯度不同分为太阳能级和电子级硅材料。太阳能级硅材料生产链包括:工业硅—多晶硅—多晶硅锭—硅片;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电子级硅材料生产链包括: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级硅材料是光伏产业的上游材料,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电子级硅材料是半导体产业的上游材料。可以说,硅光伏产业链条较长,产业细分明显,但由于产业供需矛盾和我国处于光伏产业初期阶段的特性,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受市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牵制,例如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就存在技术工艺的牵制现象,薄硅片技术一直是硅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最近几年硅片从最初的330μm向180μm甚至更薄发展(德国FhG-ISE研制的40μm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20%),有关研究表明多晶硅片由于晶界的脆弱易碎,极限厚度最小可到100μm。薄硅片可以有效实现成本降低,这就要求硅片切割企业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求其下游的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提升技术工艺,否则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易碎的现象,反而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和成本上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