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风电多晶硅重复建设调查:产能过剩导致污染

风电多晶硅重复建设调查:产能过剩导致污染

作者: 时间:2009-08-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用这句网络流行语来描述产业的尴尬现状可谓贴切。在一般人眼中的等新能源产业正如日中天,但有迹象表明,这两大行业已由蓝海变为红海。这一切都是因为产能过剩。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7617.htm

  整治产能过剩已提上议事日程。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到,产业的主流企业开工率只有六七成。天合光能首席运营官邹西原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制造产能会达到需求的两倍。而按我国风电装机规模2008年总装机容量1221万千瓦计算,意味着我国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两倍的任务。

  产能过剩导致的不仅是行业秩序遭到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对环境的污染。“饿死好?还是毒死好?”一位地方官员的提问发人深省。

  过剩的警钟已经敲响,涉足红海的新兴产业向何处去?“、太阳能的投资热度将可能由此朝更理性的角度转变。”8月27日,全国工商业协会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向记者坦言。

  真过剩?假过剩?由此引发的争论促人警醒。

警报

  对于众多多晶硅生产厂家而言,当他们向记者谈论起2008年那段让他们曾经赚得盆满钵盈的岁月时,言语中充满了怀念。

  “我们的多晶硅都供不应求,很多厂家都直接先把全款打到我们的账上都不一定能预订到货。”四川乐山一家多晶硅企业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在他们最繁忙的时候,基本上仓库里的多晶硅都存放不过夜。

  供不应求的多晶硅市场催生出的天价,让这曾经并不起眼的多晶硅“小黑块”搅起了巨大的财富效应漩涡。

  2007年年末多晶硅价格则就达到400美元/公斤的天价,到2008年年中,市场现货价格一度高达450美元/公斤。

  记者粗略统计,至2008年7月全国有16个省仅多晶硅项目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是准备动工,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4万吨。

  进入2009年,自2007起升温的多晶硅投资热潮中诞生的投资项目也渐渐完成施工,并进入试产阶段。

  本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太阳能主流企业,对产能过剩的看法都表示认同。无锡尚德董事长助理刘志波对记者表示,光伏行业产能是市场需求的两倍,尚德目前也有30%的产能是冗余的。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助理曾义估计,目前市场上过剩的程度大概是40%。

  作为全国第二大多晶硅生产厂商,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仙寿对于多晶硅行业“大干快上”及重复建设深表担忧,“2008年1万吨的产能,这其中合格的有多少?”李仙寿说,中国多晶硅的品质非常差,“不是我们中国人说自己坏,确实不能和国外相比,中国只有2-3家公司才能造出合格多晶硅,未来许多企业会被市场很残酷地淘汰掉。”

  更危险的是该行业的投资过热形势仍在加剧。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的多晶硅产能都可以满足2020年国内光伏市场的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高管称,2008年国内光伏产品98%供应国际市场,2009年这个比例或会降至95%,国内市场并不能成为光伏企业的救星。

  而令人不安的是,国际光伏巨头也在大肆扩产。目前国际七大厂均有扩产规划。继2008年12月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厂家——美国Hemlock公司将多晶硅产能由1.9万吨/年提升为2.9万吨/年之后, 3月瓦克表示至2010年将在目前基础上扩充1.3万吨/年的产能,德山曹达将计划在2013年从现在的8200吨提高到14200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