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未来的方向 中国正走在薄膜化太阳能电池的路上

未来的方向 中国正走在薄膜化太阳能电池的路上

作者: 时间:2009-10-2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收藏

  “发电已经逐渐从特殊领域供电转向作为常规能源的一种重要补充,并以分散的形式进入电力市场。在可预见的将来,发电必将部分取代常规能源。”10月16日,领域知名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弓在由清华大学MBA创投与创新俱乐部主办的环保能源绿色产业论坛上表示,近几年,世界上电池以及组件产量每年以高于30%的速度增长,并且今后增长的主力将是中国。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9178.htm

  他指出,为什么我们自己生产的板自己不用,而几乎全部出口呢?原因就在于的价格太高。

  在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风电和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被认为“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目前光伏产业中主流的电池产品为多晶硅电池,但成本过高。”张弓认为,要想解决光伏产业中太阳能电池成本过高的问题,就要想办法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那么,化则成为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必由之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也是太阳能电池,同时还要求高效率和低成本。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10月2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层薄膜制备成太阳能电池,其用硅量极少甚至没有,更容易降低成本,同时它既是一种高效能源产品,又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更容易与建筑完美结合。在国际市场硅原材料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薄膜太阳电池已成为国际光伏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

  薄膜太阳能电池虽然早已出现,但由于光电转换效率低、衰减率(光致衰退率)较高等问题,前些年未引起业界的足够关注,市场占有率很低。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效率得到迅速提高,现在比2年以前约提升了30%-40%,虽然仍然与晶体硅电池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其用料少、工艺简单、能耗低,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越来越被业界所接受。因此近年来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张弓认为,太阳能电池实现薄膜化后,能极大地节省昂贵的半导体材料,同时,由于薄膜电池的材料制备和电池同时形成,因此节省了许多工序。另外,薄膜太阳电池采用低温工艺技术,不仅有利于节能降耗,而且便于采用廉价衬底(玻璃、不锈钢等)。

  “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途十分广泛,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它还可以实现与建筑一体化,比如说把它用作建筑物的玻璃,融入建筑中。”韩晓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薄膜电池的最大好处在于它不一定非要太阳直射,即使没有太阳的时候它也可以发电,尽管没有太阳时它的发电效率比较低,但它依然可以发电。

  韩晓平介绍说,薄膜太阳能电池还可以直接做成蔬菜大棚的玻璃,做成的这种大棚玻璃只有红光和少量橙色光可以透过,可以促进植物叶绿素的生长,还不占用土地,并且它还可以发电。

  中投顾问于今年年中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436MW,较2006年增长了56%,中国厂商2007年市场占有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而日本厂商市场占有率则由2006年的39%下滑至26%,日本厂商市场占有率下滑除了受到上游硅料供应吃紧及日本本土市场光伏系统装置容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之外,与日本厂商开始布局下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