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编辑观点> 本土芯片如何创新?

本土芯片如何创新?

作者:王莹 时间:2012-05-17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技术创新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32527.htm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副总裁李序武称,创造一个有特色的制造企业是挑战,但无论怎样,都需要基于工艺上的创新。

  在强手如林的代工业,中芯怎么应对挑战?一方面中芯在做28nm研发;另一方面反思从40nm学到了什么,即做事的方法、工具等,若要继续向下走22/20nm,甚至16/14nm时,要靠研发团队不断地做工艺。中芯准备在2013年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初期基本完成28nm工艺,并计划在2015年底把22/20nm工艺做出来。

  同时,中芯也在寻找自己的长处,例如在机台上如何把工艺做得更好,并打算具备这种特色。

  为了加强研发实力,中芯正与国内的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希望今后这种合作更进一步,使这些合作大学、研究所、科学院相当于中芯的技术部门。

政策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称,从政府角度来说,需要在基础创新的技术上面进行机制/体制的创新。把产业链打造起来,把软硬件结合起来了,把从产品到整机、应用的整个产业链结合起来,这靠谁来组织?政府组织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创新我们企业的机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花了钱,研发得到了产品、得到了技术都是没用的。”

  飞思卡尔的殷钢认为,十二五规划是很准确的,例如要支持研发。但是怎么来支持?支持哪一部分?不是所有人有个好主意都去发展,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例如日本发展电动车,日本早期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发展得早,政府从研发机构、大学去解决电动车所需要的一些技术,这样给日本的车厂减少了大量的投入,车厂可以享用这些技术,所以现在无论是东芝的混合动力还是尼桑的纯电动车,都跑得很快。因此,实际上有很大的作用来自于政府的行为。建议大家统一方向,专注地往这个行业发展。例如现在国家在发展新能源、节能上有一个大方向,怎样把它整合?如何利用我们大学和研究所的研发能力,结合这个产业,用“项链”串起来。

  华润微电子的邓茂松建议,作为企业,希望看到中国能够发展出旗舰型的企业。纵观欧美日和我国台湾,既有稳健发展的企业,也有非常活跃的设计公司群。在很多的政策上,如果能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关注我国的旗舰型企业,一方面有蓬勃发展的半导体公司群,是半导体业所期待的。

  有时,国内的政策需要细化,比如应该有个圈内的竞争底线,使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序。否则大家一窝蜂地抢同质性的产品。公司要有纪律、行业也要有行规,这和创新不违背。

  中芯国际的李序武称,在国家投资上,要挑选一些专注对象,一分散可能什么都没有。在政府支持方面,“不但要放开他们做一些事情,也要给他们更多空间,这样我们可以服务国内的企业,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把他们的工艺带到中国来生产。”

结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是电子业永恒的主题。围绕应用的创新是当今的主旋律,提供系统/平台,并且与其他企业打造合作产业链,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有益。期望本土企业用创新精神继续做下去,实现中国芯做大做强的梦想。

  (注1:飞思卡尔由于在中国建有多个研发机构,并为本土设计,在本文中称其为中国芯企业。

  注2:在其Logo下面,原来是“飞思卡尔半导体”,现在是“飞思卡尔”。由于在中国注册的公司是“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因此注册公司名称无法改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IC芯片201205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