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高校动态> 2013 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手记

2013 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手记

—— 2013 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
作者:陈秋娜 时间:2013-11-27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其实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内高校课程需要什么,最缺什么,我们会一起来看。另外就是哪些是可以支持到,如果帮不到,我们也做不了。所以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现在合作课程的标准。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97932.htm

  国内的课程,比较缺动手和实践,我们一直在跟老师们探讨,怎么把国内实践这块提升起来?竞赛是特别好的一个促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举措。因为竞赛需要有一些平台,学生在上面做项目,很多学校为了参加竞赛,平时在课堂里面会把实践和项目放到实践课程里面去,所以是一种相互促进。课程里面的一些案例,我们正在考虑与ACM合作,中国的老师要开发一个实践类的课程、体系,反哺到国际的课程体系标准里面,作为一个推荐课程。

  这是中国大学对国际课程标准的一个贡献。

  杨教授:选什么课,哪些课适合做?我们这几年比较成功的课程是嵌入式系统课,实际上是软件、硬件和系统都走通,是对学生训练很好的一门课。传统上我们计算机分两大类,一种是软件课,一种是硬件课,实际上怎么教你到大的计算机上跑程序。计算机发展了,做得很精之后,嵌入式系统上面既可以实现做硬件,也可以跑小的软件,训练学生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原来课程有叫微型计算机原理的,这个是有点老了,所以我在系里最早倡导开嵌入式系统这个课,而且和英特尔一起设计这个课的内容,大家的主题很明确。英特尔有英特尔的嵌入,但是如果对本科讲课来说只讲英特尔的,所谓产品教学就是培训技术,这个知识面就很窄了。这个领域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CPU,英特尔的CPU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所以我们不仅局限于英特尔的CPU,这是一点。第二点,我们当时设计嵌入式技术这课时,是从嵌入式硬件、软件、应用这三大块来考虑的,嵌入式硬件有几大平台,软件有几大平台可能用,可以应用在汽车、电子、家电、医疗设备等,这样设计一门课,既有广度,学生可以学习到系统的知识,又可以专到某一类的应用,结合的比较紧,这样课程设计比较受欢迎。

  现在嵌入式课程这件事,已经写了很多教材,此次参会的老师都能讲出很多这方面例子来,实际上英特尔已经把逐渐把作成了教育论坛。英特尔有他的专长,嵌入CPU是他的一块主营业务,但是我们学校与企业合作没有排他性。

校企合作 校方受益

  记者:我从材料里看到交大有一个视频跟踪项目,现在这个系统落地了吗?

  蒋教授:他们还在进一步的开发完善,这些学生已经变成研究生了,导师仍然是这个项目的导师,大家一起继续开发。当初参加竞赛,以原型为主。然而真正到实用还差很多,所以学院给项目提了很多要求,学校和英特尔方面也给了很多支持。说到这,我不得不说,除了我们课堂教学之外,在课外我们跟英特尔的合作也非常多,今天带来的一块展板,就是创新试点班的。2007年在我们学院搞了一个创新试点班的机制,就是把学生课外的科创这样的一种平台跟企业合在一起。我们大一升大二的时候,请英特尔的黄波做了一个讲座,那时候大一的学生什么都不懂,只会编程,他告诉他们什么东西,暑假你们回去看,开学的时候,你们拿东西给我验收。黄波刚才跟我说,没想到大一升大二的学生能把东西讲的那么清楚。

  然后就选拔了十几个人一个学期做一个项目,不是工程师手把手教,而是给他们出问题,自己回去想,每个礼拜到工程师办公室去汇报。汇报的时候,不是告诉你对不对,而是问这个问题你想过没有,怎么解决?别人做过没有?引导学生怎么去学,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这样从2007年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17个项目,包括2011年时,我们获得了挑战杯特等奖---滑行输入法,这就是试点班里面基于MID平台做的,后来做到Pad上面去了。这些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做这个,创新试点班教会他怎么做科研,等到发布这个平台之后,他就很容易做这件事,所以这个创新试点班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品牌。

  这个试点班开始叫英特尔试点班,现在叫创新试点班,以英特尔为主,发起的是英特尔,然后Google来了,微软也来了,让学生在各种平台上面一起做。学生的课外科创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我们把它定义为创新教育,这些课堂是教不会的,只有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去教,把工程师的创新理念、创新想法、创新方法灌输给他,效果非常好。这是跟英特尔一起聊天出来的。

  杨教授:通过实践去创新。

  蒋教授:对,没有实践,没法创新。

  记者:这个试点班是常设的吗?

  蒋教授:它叫试点班,其实不是一个班,就是课外的一种机制,进出自由,你愿意进来了,我叫试点班,其实班不班无所谓,就是项目制,我今天来参加这期项目,下次我要考托福,没有时间了,就退出来了,没有围墙,学生这样的自主很起劲。

  记者:试点班里面的项目一般怎么样实践?

  蒋教授:一般一个学期,比如说九月份开学,我们一般暑假这段时间,一直到九、十月份,完了之后,一直到明年的五六月份,然后再到十一月份,把暑假留在里面。

  记者:涉及到专业会有哪些?

  蒋教授:我们现在就是软件学院里面自己在搞。

  记者:你们试点班的项目是怎么决定的?

  蒋教授:其实工程师不给你定项目,就给你定一个主题,然后你们去想做什么,过几个星期之后,工程师过来跟你们一起聊天,你想做什么,把你的方案拿出来。包括今年暑假跟朗朗一起,他到我们这边开课,怎么样推荐自己的想法,怎么样做自己的营销,把朗朗这边的资源也给用起来,他是英特尔软件学院的。杨教授那个观点,我非常认同,我们先磨合,磨合之后,这种模式就可以辐射出去。

校企合作不排他

  记者:关于定位的一些问题,现在对于高校的定位是有争议的,如果太基础了,大家觉得找工作不好找,但是如果太实用的话,又觉得变成职业教育,我们上海交大和清华,培养学生的定位大概是什么样的?与英特尔对接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你们这个模式,中间可能也是克服这样一些问题,才存在下来的,对未来有没有下一步的期望?

  杨教授:实际上是后基础,大学是受教育,不是学技能,我们历来这个观点。在座的各位都是学校出来,不可能站在学校里面,更多的感受校园文化知识要宽,适应力要强,干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教育一定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实际上工科学校,总是要通过某一种平台,某一种基础,去掌握这些技能,我觉得这两件事不矛盾,不可能纯碎的做成职业培训,这不是我们大学通式教育的一个目标,大学还是建立在通式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两条路要互补。

比较器相关文章:比较器工作原理




关键词:英特尔ICAFCPU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