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高校动态> 2013 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手记

2013 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手记

—— 2013 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
作者:陈秋娜 时间:2013-11-27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记者:你们对接的时候,觉得没有问题吗?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97932.htm

  杨教授:这个没问题,他们也不是要求我们,你在课上只能讲,不能讲别的,我们学校有我们的原则。

  蒋教授:一定是开放的。

  记者:比如说嵌入式系统课程,硬件、软件都会应用,可能会有,还有别的一些厂商的产品,这个进行教学的时候,咱们老师和其他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是怎样把握的?

  杨教授:都会讲到,我们只是教材里会写有这样的平台。实验室里,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平台,都可以用,不可能只是一个平台,学生掌握多种技术,出去之后,适应面更宽,我觉得在座的学校里,我们就是合作不排他,这是我们的原则,一定是不能排他的。如果那样,面就太窄了。

  蒋教授:那就变成企业的职工学校了。刚才的问题,我补充一下,其实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一直反思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五年后在干嘛,十年后在干嘛?我们的学生现在就业很好,五年会很好吗?十年会他还活着吗?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我不能说他能干什么活,像HTML5,能干的好就行了,这不行,技术要落地,能力要落地,总要找一个地方落脚。我们做大学教育的,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基础一定要厚实,一定要给学生方法,学习的能力跟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掌握现在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就能学到很多具体的东西。

  学生学到的不是一个一个的技术,他学到的是方法,创新的方法,这是我们大学教育的根本。所以我们是以学生培养为主线,这是有主有纲的,不是说英特尔今天要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就给你打造什么样的人,那是肯定不行的。杨教授说的话我非常赞同,我们对所有的公司是开放的,如果说同一门课程里面,会涉及到几种产品的时候,对我们老师最高要求的是,你能不能给学生说清楚他们之间的横向比较,他的深入性在什么地方,这种心理企业说不清楚,或者由于企业各方面原因,不会说这件事,但是大学老师有义务说这件事。它有共性的东西,然后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可能适应这个场合,可能适应另一个场合,这个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

  当然有一个东西肯定存在的,那么多的公司,我总要找一个落地的地方,大家都对我很好,那我就把所有的平台开放给学生,那么如果说有两家支持的很好,这两家的东西我玩的转,可能学生用的更多一些,这个肯定存在的。

校企合作 师生受益

  记者:很多大学老师没有产业界的经验,在总结这个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不很擅长的地方,或者说跟英特尔这样的企业合作,是不是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杨教授:肯定是这样,这件事情是教师知识老化,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教材老化,教的东西太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学校里面,过分强调基础之后,肯定跟不上前沿,这个东西就是通过教师科研,更新知识,然后教学研究互补,更新教学内容,才能跟上这个形势,这方面肯定是这样。

  蒋教授:这点其实刚才戈总也提到,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其实教师是一个企业的访问学者,我们很多老师都是受益的,三个月或者半年,就到公司里面去当员工,参与项目。我们有些老师去玩了一圈之后回来,学生就说不一样了,他们说:老师,你现在怎么变了,这底气又足了呢?老师能把一线技术说的很清楚,然后跟研究和教学结合。

  朱文利:蒋教授说的很好,这些访问学者其实来自英特尔,有时候就是来写一本书,这是我们大学合作的项目一部分,不是说给英特尔打工,可能来了以后,就是最新的平台上面,你来写实验教材,或者来了解这个技术,回去之后,把这个书写好。所以刚才两位老师,还有一点没有提到,就是我们的教师培训,是免费的。像最早这个大学峰会,刚才杨教授提到,就是来自于我们嵌入式大学计划的一个嵌入式课堂研讨会,因为每年都会把这些老师召集在一块,一是英特尔的技术专家给他们培训,另外一个让老师们自己碰撞,自己交流,比如哪个实验课,我设计了很好的实验,其他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分享。所以也是促进学校之间,怎么样在这些基础的技术,在平台上面,更好的把课教好。

  记者:现在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假如说没有校企合作,回到原点上,我们大学生的素养,会有一个时差,假如用时间来概念,比如说会落后多少年吗?

  蒋教授:工程教育没有企业的参与,说实在这个教育就是空中楼阁。杨教授,我们以前给学生设题目,绝大部分都是拍脑袋,结果也是随机的,你能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么这样的学生,出去之后,他的工程上面是远远不够的,你们媒体都跑这条线,你们很清楚,计算机现在就业亮红灯,并不是杨教授亮红灯,也不是我们这边亮红灯,一千多个高校,每个学校都办计算机,不亮红灯才怪,他们哪来这么多资源,英特尔也不可能说,跟一千多个高校去合作。所以肯定是这样的一种模式。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有意思,反过来,把所有企业资源抽空的话,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教授:实际上是工科教学历来离不开生产第一线,无论是文革前、解放前,跟国内国外都是紧密结合的,没有英特尔,还有其他。

  记者:为什么偏偏国企、央企把门关起来?

  杨教授:现在有这个问题。七十年代,学校真要到工厂里面去,一去住两三个月去实习,那时候没有市场经济的时候,是政治任务也好,怎么样也好,一天到晚,那时候叫同吃同住同劳动,思想教育这种活动都很多。后来叫做市场经济之后,企业里面讲效益,学生来了之后,不干活添乱,还要交实习费。有些企业思想上还要有转变过程。应该在各种企业里面推广这个机制,这件事应该是积极推进的。

校企合作 英特尔受益

  记者:英特尔还是高校,对老师的教学科技水平,对学生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反过来英特尔在这个校企合作中,获得了什么,对你们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戈总:其实两位老师也提到,比较纯粹,如果说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应该得到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公司会被人尊重,被人觉得是一家尽社会责任的企业,这个很重要,作为一家企业,如果你要根基常青,获得我们的产业界,获得我们未来工程师的尊重、尊敬,你要做一些重要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的源头和起点,也是支撑我们做很多事情的商业因素。我要得什么?我要得到我们未来人才的尊重,也就是口碑。

  第二方面,是把产业做大,如果说我们有很多人才,在最新的科技领域里面,能够不断的推进,适应市场的需求,能够拿出新的应用和产品。作为这个行业里面很重要的成员,必然会受益,那么当然受益不仅仅是英特尔,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还有其他,我们现在不排他,所以说英特尔的所有教育项目都不排他,在中小学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整个介绍未来教育项目,讲的是教学理念,讲的是技术怎么样在教育中间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来不会谈到用什么样的平台,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个是很重要的。但我们相信水涨船高,一旦我们工程力量强了,产业力量做大了,在中间一定最终获得成功,这个是我们看的很重要的一块。

  第三方面,人才涌现出来,我当然希望他们能够为英特尔做点事情,在我们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所以过去确实在英特尔各种项目中间,也挑选了一些比较好的工程师,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中国第一个本土首席工程师,就是我们交大复旦过来的,交大也有不少好的学生,在我们公司里面。但这个不是说我有意去摘花,就有了一个互相之间的共识,这个很好的人才,他觉得我们这也不错,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对接。

比较器相关文章:比较器工作原理




关键词:英特尔ICAFCPU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