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消费电子>业界动态> 软件是如何改变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产业逻辑?

软件是如何改变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产业逻辑?

作者: 时间:2016-09-16 来源:钛媒体 收藏
编者按:在人人手里至少一部智能手机、家家都在添置智能家居以及不断被人工智能的进步所震撼的当下,或许很多人不会意识到,这些的背后驱动力其实都是软件。

  硅谷资深投资人马克·安德森早就发出这样的预言:软件正在吃掉世界。但在移动互联网、相混合的时代,软件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了移动互联网、乃至的产业逻辑?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9/297068.htm



 iPhone真正改变的是全球软件行业

  在安德森振臂高呼那句口号之前,2007年10月,苹果公司做出一个当时看起来无足轻重、却堪比发布iPhone同样伟大的决定:苹果承诺将向所有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发布软件开发工具,让所有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开发类似于苹果原生应用的应用程序。

  然而在2007年第一部iPhone发布时,乔布斯还很看不上第三方应用。在他来看,只有苹果公司自己研发的应用程序才能称之为“桌面级”的应用程序,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当然可以为苹果开发应用程序,不过必须按照HTML和javasript的标准。换句话说,乔布斯只想让第三方开发者们为iPhone开发小工具,而非原生应用。

  彼时,微软的Windows Mobile以及Palm、诺基亚的不同手机平台上都有一定规模的应用程序商店。但这些应用商店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盗版横行导致开发者高价售卖应用。

  以Windows Mobile平台为例,一款可提供天气预报和航班信息的时钟应用售价75美元。售价如此之高的原因就在于盗版横行,平台运营方没有一套完善政策约束用户的盗版行为,开发者只能自力更生——以高价维持收入,抵消来自盗版的压力。

  其次,为了抑制盗版,部分手机平台提升了应用开发难度,使得整个应用开发发布流程复杂,开发者积极性受到影响。比如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诺基亚为了保证应用程序运行的稳定性,采取微内核架构、严格控制内存泄漏、抢占式多任务调度等措施约束第三方开发者,同时,Symbian应用程序基于C开发,对开发者的技术要求很高,高门槛把大量开发者拒之门外。

  这些问题对苹果公司以及乔布斯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反面教材,他们希望能将打击盗版(封闭)、鼓励开发(开放)统一起来。2008年2月,随着向第三方开发者发布软件开发工具,苹果还推出应用开发的两个机制:

  其一,由苹果进行应用程序签名;

  其二,所有第三方应用的通知由苹果服务器统一推送。

  前者借鉴与诺基亚的签名机制,但对开发者更友好也更方便,只需要每年25美元就可以为iPhone开发应用程序,后者则取经于微软的Exchange信息推送架构,从而大大减少了第三方无良开发者恶意推送消息的可能性。

  这两套机制完美阐释了乔布斯的封闭美学——用iPhone式的品控打造了一个有格调的应用商店。

  一方面,一代比一代热卖的iPhone使得开发者不得不为广大iPhone用户开发应用程序,即使是免费应用,规模的免费效应依然非常巨大,Instagram就是一个极端例子。这款由六个人开发运营的滤镜应用,以免费姿态出现在iOS平台,不到三年时间用户量突破1300万,并最终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开发者涌入iOS平台,如何能够在激烈的App Store竞争中凸显自己独特价值,就成为应用开发者思考的重要命题,从而也提升了iOS平台上的应用质量和品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物联网人工智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