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 单片机关键技术基础详解(一)

单片机关键技术基础详解(一)

作者: 时间:2016-11-24 来源:网络 收藏
单片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家电,消费电子,医疗电子,仪表测量等领域,为应广大初级电子工程师/单片机爱好者之需,电子发烧友隆重策划整合推出《解》系列技术文章,以后会陆续推出其他章节,敬请广大工程师朋友继续关注和留意。


 一、关于C51单片机的中断号以及中断向量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1/320946.htm

  1、中断号

  2、interrupt 和 using 在C51中断中的使用

  8051 系列 MCU 的基本结构包括:32 个 I/O 口(4 组8 bit 端口);两个16 位定时计数器;全双工串行通信;6 个中断源(2 个外部中断、2 个定时/计数器中断、1 个串口输入/输出中断),两级中断优先级;128 字节内置RAM;独立的 64K 字节可寻址数据和代码区。中断发生后,MCU 转到 5 个中断入口处之一,然后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处理程序。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被编译器放在中断向量中,中断向量位于程序代码段的最低地址处,注意这里的串口输入/输出中断共用一个中断向量。8051的中断向量表如下:

  二、CPU与单片机的复位电路的作用及基本复位方式

  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基本的复位方式

  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单片机系统的复位方式有:手动按钮复位和上电复位。

  1、手动按钮复位

  手动按钮复位需要人为在复位输入端RST上加入高电平(图1)。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RST端和正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当人为按下按钮时,则Vcc的+5V电平就会直接加到RST端。手动按钮复位的电路如所示。由于人的动作再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够满足复位的时间要求。

  图1

  2、上电复位

  AT89C51的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F。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此高电平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复位,RST端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上电时,Vcc的上升时间约为10ms,而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频率,如晶振频率为10MHz,起振时间为1ms;晶振频率为1MHz,起振时间则为10ms。在图2的复位电路中,当Vcc掉电时,必然会使RST端电压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于内部电路的限制作用,这个负电压将不会对器件产生损害。另外,在复位期间,端口引脚处于随机状态,复位后,系统将端口置为全“l”态。如果系统在上电时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则程序计数器PC将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初值,因此,CPU可能会从一个未被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程序。

  图2

  3、积分型上电复位

  常用的上电或开关复位电路如图3所示。上电后,由于电容C3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也能使RST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或开关复位的操作。

  根据实际操作的经验,下面给出这种复位电路的电容、电阻参考值。

  图3中:C:=1uF,Rl=lk,R2=10k

  图3 积分型上电复位电路

三、单片机双机并行通信中所遇问题

  1 引言

  本系统采用的CPLD为 ATMEL公司生产的ATF1540AS器件,该器件是一种高性能、高密度复合可编程逻辑器件,简称CPLD,它利用ATMEL 的电可擦除存储器技术,有 64个逻辑宏单元和68个I/O端口,很容易和多个TTL、SSI、MSI、LSI和经典的PLDS组合使用。每个宏单元包括积项和积项多路选择器、 OR/XOR/CASCADE逻辑、触发器、输出选择和使能、输入逻辑阵列五个部分。ATF1504AS的增强选路开关增加了可用的门计数,提高了管脚锁存设计修改的成功率。

  图1 双机通信框图

  2 系统结构

  系统的CPU采用W77E58,由ATF1504AS构成通信接口,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2.1 问题提出

  电脑刺绣机为达到良好的人机界面交互功能,采用上下位机方式,下位机主要进行绣花动作的控制,上位机主要进行花样的跟踪。为了实现绣花的同时在液晶屏上进行绣花跟踪,单CPU方式存在系统资源透支, CPU处理数据将十分困难,于是提出了采用双CPU的工作方式,但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双CPU的通信问题。

  2.2 解决方案

  (1) 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优点:在由单片机组成的多机方式中,串行接口方式是最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接口电路简单,可以方便实现长距离传输。抗干扰能力比较好。

  缺点:传输数据慢,不适合实时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要求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瓶颈堵塞现象。

  (2) 采用并行通信方式

  优点:并行通信传输数据快,适合进行实时控制。

  缺点:抗干扰能力差,不适合长距离传输,最大距离不超过5m。

  由于本系统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并且上下位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m,进行适当的抗干扰措施,完全可以达到系统的要求,所以确定采用并行通信方式。

  2.3 具体措施

  (1) 采用ATF1504AS(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并行通信,减少分立器件所产生的杂散电容而带来的噪声干扰。

  (2) 在输入数据端加斯密特电路(74LS14),将外部传输线上耦合噪声滤除掉。从而提高总线接收的抗干扰性能。

  (3)采用三态门驱动方式可以提高总线的抗干扰能力,因为三态门有三种状态输出,既所谓的低阻高电平、低阻低电平、高阻态(禁态)。由于三态门的输入具有的三态性,所以使三态门的信号源的负担减轻。有利于提高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3 双CPU通信原理设计

  3.1 双CPU通信原理图

  从图2双CPU通信原理图中可以看出,在输入接口上都接上74LS14斯密特电路和74LS244三态门驱动器,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在SRZB、SCYX(上位机)及SRZB、SCYX(下位机)的握手信号线上接入74LS14斯密特电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图2 双机通信原理图

  3.2 ATF1504AS内部原理图

  由于篇幅有限,仅列出上位机的ATF1504AS的内部原理图如图3,下位机的ATF1504AS的内部原理图与此相类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