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元件/连接器>市场分析> 大象未舞:半导体产业政府投资的忧与思

大象未舞:半导体产业政府投资的忧与思

作者: 时间:2009-03-2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芯片制造业有句流行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意思是长期来看芯片代工只有一家公司能生存。业内普遍认为,市场能够长期发展的只有两类企业,一类是行业领头者像台积电、英特尔、三星这样的“大象”,大者恒大;另一类则是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的厂商,如美国国家之类的“跳蚤”,不存在中间地带。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2659.htm

  上海芯片制造产业面临的尴尬正在于此。无论是华虹、还是宏力,都处在这个“不存在的中间地带”中。因为本土设计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不足以支撑制造产业,芯片制造公司主要仍然依靠海外客户,这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向全球竞争。但是,一方面因为技术落后与缺失,没办法生产高端产品如电脑CPU,挑战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产业巨头,另一方面,因为无法坚持下沉做细分市场,在传统低端产品中竞争优势也不明显。这造成上海芯片制造企业竞争力普遍偏弱的局面。

  “不合肯定死,合了也许能活。”业内资深人士说,如果上海的产业想要在现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必须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有效突破,这也是上海市政府下决定推动产业整合的关键所在。

  “摩尔定律”和“硅周期”下的特殊产业

  “硅周期”则代表着产业波动周期,正因为它的存在,使得产业成为全球让人最变幻莫测、让人捉摸不定的产业。在上一个周期中,因为对“硅周期”波动的准备不足,华虹NEC2001年前8个月便亏损了7亿,振动了业界。半导体业就像一块蛋糕,看起来很好,咬下去满口沙。

  不能说上海市政府在发展产业不够努力,相反却费心用力很大。

  2007年,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15亿元(软件除外),在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中,仅次于广东和江苏。

  电子信息产业是上海的核心和支柱产业,前段产业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作为上海的优势产业,一直以来,政府都非常重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不仅对大型芯片制造企业予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还陆续出台了“整机与芯片设计联动项目”、“软件与集成电路专项发展资金项目”等资助措施,对设计企业,整机、软件等集成电路配套行业予以支持。2007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立项超100项,资助资金高达1.15亿元。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今天面临的挑战,一定程度上,与半导体生存和发展的行业特殊性相关。

  集成电路是集多种复杂工艺于一体的高技术产品。无论手机、电视机、汽车,还是军舰、飞机、航天器,几乎没有一样电子产品能够离开它的控制,可以说它是所有电子整机设备的心脏。

  它的渗透力极强,除了终端消费产品,传统产业如果与微电子技术结合,还能大大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因此,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称“美国半导体工业是美国经济的倍增器”,是一种使其他所有工业黯然失色、又使其他工业得以繁荣发展的技术。

  作为当代顶尖的高科技产业,半导体与许多传统产业不同,是个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行业。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它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特别要求之上。

  从投资规模看,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需要10亿美元的总投资,一条12英寸生产线需要14亿-16亿美元的投资,其每年的运行维护、设备更新与新技术开发等成本就要占总投资的20%。从技术角度看,半导体产业要求企业必须要拥有相关数量的工艺技术和知识产权,才有资格进入国际产业俱乐部,否则,无论生产规模有多大,都只能在技术上充当别人的“长工”。这种对技术的要求又需要有大量专业人才予以配合方能实现。

  为了不断降低成本,企业还需要大量投资在研发和工艺的改善方面。这种巨额投入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极大耐心。包括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在内的所有产业巨头,都是经过多年亏损才实现了健康稳定增长。

  此外,发展半导体产业还必须面临“摩尔定律”和“硅周期”带来的挑战。

  由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都遵循“摩尔定律”(半导体制造技术每18个月集成度提高一倍,成本则成比例递减),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半导体产业都是按照这样的速度,在资金投入、技术开发和人才优势的激烈竞争中发展的。这意味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速度只有超越摩尔定律,才有可能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硅周期”则代表着产业波动周期,正因为它的存在,使得半导体产业成为全球让人最变幻莫测、让人捉摸不定的产业。它的波动规律与世界经济波动规律基本一致,但也受到关键技术出现的影响。在上一个周期中,因为对“硅周期”波动的准备不足,华虹NEC2001年前8个月便亏损了7亿,振动了业界。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

  对于产业追随者的中国来说,要面临的一个更严峻挑战还在于国际化竞争。由于芯片厂大规模生产的特性,拥有多年积累的大型半导体公司往往拥有几条甚至十几条生产线,因此具有很大的规模生产优势。这一点往往是刚刚起步、仅拥有几条生产线的国内半导体企业所不具备的。

  集成电路又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条复杂而紧密的产业链支撑。芯片制造还只是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它生产出来的芯片是中间产品,必须和电子整机结合之后才能投入市场。因此,若投产时不对产品进行合适的定位,那么日后必然会面临持续的亏损。

  那么,是不是对上述问题做好足够的应对和准备就可以发展半导体产业了呢?答案也许没那么简单。

  对于这一点,业界亦有例证。2005年9月,在武汉12英寸芯片厂——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正式投产。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投资人,武汉市政府在该项目建设投产问题上一直非常审慎。为了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值,他们不仅成立了专业的项目组,对项目的各方面情况做全方位的评估和推进,还反复就主要问题探讨,期间更是将投产日期一拖再拖,直到找到合作伙伴——美国飞索半导体。

  武汉新芯总经理刘丹平告诉本报记者,发展大型半导体制造工业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即资本、完整团队、专利技术授权、市场(明确的大客户)和政府的决心及政策。武汉新芯有资本和团队也有信心,但市场和技术却不能由政府所把控,飞索的到来帮助新芯解决了市场和专利技术授权问题。

  令人无法预料的是,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新芯的合作伙伴——飞索半导体受到了冲击并且一蹶不振。在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后,其位于武汉的这个合作项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苏州,类似的故事也在上演。2008年,全球第三大内存芯片生产商日本尔必达原本计划与苏州工业园旗下的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50亿美元在苏州生产12英寸晶圆(圆形硅晶片)。该项目原预计于2010年第一季度投产,一期投资额将逾20亿美元。

  就连尔必达自身也没有想到,内存芯片价格会有如此大的幅度下跌。这让尔必达不得不紧急转向,宣布暂停苏州项目,转而与中国台湾内存产业合作,建立技术联盟以对抗韩国三星求得自保。

  “半导体业就像一块蛋糕,看起来很美好,咬下去满口沙。”业者常常这样形容。

  谁在投资冲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