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元件/连接器>业界动态> 电子信息产业:调结构谋转变

电子信息产业:调结构谋转变

作者: 时间:2009-06-24 来源:中国电子报 电子网 收藏

  三是突出操作性。《规划》是综合性应对方案,要突出在短期内能发挥效益的具体措施。为此,《规划》提出在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重点行业研究进一步的支持政策,研究出台光伏发电和半导体照明推广应用的鼓励政策;推动软件外包企业加快发展;在出口退税、金融支持、人才引进、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5593.htm

  《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产业带来的挑战是空前的,产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占外贸出口比重在1/3以上,涉及近900万人就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当前出口大幅下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各地产业发展和就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威胁,稳定大多数企业的正常生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信息产业是全球竞争焦点,信息技术是渗透性、带动性最强的技术之一,对我国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走出低谷,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有相当积累,但核心技术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差、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未来3年,我国有条件、有机会也有能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关键领域和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能升级,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向创新效益型转变。为此,《规划》各项任务和措施既要考虑保稳定、保增长,更要利用危机带来的“倒逼”效应,争取转“危”为“机”,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规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保持电子信息产业的稳定发展是《规划》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但“稳定”必须以高质量的增长为前提和基础。《规划》要解决的不仅是经济规模的增长问题,也是立足解决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如何集聚有利于产业持续发展的资源、如何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规划》提出以优化环境巩固规模优势,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这是未来3年实现产业调整和振兴目标的重要思路。优化环境既有投资环境、政策环境,也包括市场环境和人才供给条件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主要电子产品产量规模居世界前列之间,继续巩固规模优势,就必须通过进一步优化环境,适应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掌握发展主动权。《规划》实施过程中将组织实施6项重大工程和各类配套专项,这是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主战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家、企业、科研机构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地方要按照《规划》任务和工程部署,做好配套支持。在产业规模大、传统领域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具有系统性带动作用的新应用拉动产业新增长。通过存量的稳定增长,加上增量的新突破,实现产业稳定发展。

  《规划》提出“三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规划》首要任务是应对当前危机,保持产业稳定增长,同时也强调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这不仅是长远发展要求,也是应对当前形势的有效途径。二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国家在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大对战略性领域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同时,电子信息产业是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实现稳定发展目标必须在政策引导下,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调动全社会乃至全球的力量。三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向创新效益型转变的核心路径。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必须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全球化视野来看待和推进国内产业的转型发展。

  《规划》目标及依据

  《规划》提出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保稳定、促发展,重点强调产业调整和振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继续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调结构、谋转变,重点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规划》目标突出了系统性、预期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并对定量指标进行了全面测算。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