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市场分析> 国际IC业:形态已变化,多屏SOC架构融合

国际IC业:形态已变化,多屏SOC架构融合

—— 国际IC业:形态已变化,多屏SOC架构融合
作者:邢雁宁,姚琳,孙加兴 时间:2012-12-11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CSIP(工信部软件与促进中心)在2012年11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39948.htm

1、全球IC产业形态发生变化,虚拟模式起步

  以Intel的20nm生产线投产为标志,全球产业有走向类模式的趋势。过去几年,Freescale、NXP等半导体公司纷纷关停生产线,走轻资产的外包模式,根本原因是新一代工艺半导体生产线的成本呈飞涨之势,风险巨大,这些企业无力承担开发下一代工艺技术的高昂费用。

  20nm以下的工艺技术极其复杂,需要新的曝光设备及EDA工具,一条20nm生产线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开支高达300-500亿美元,仅有Intel、三星等少数巨头有足够的资本投入。而且进入到20nm以后,先进工艺对成本降低的左右逐步降低。Intel从45nm到32nm可降低10.1%成本,但由32nm推进至22nm却仅降低3.3%成本,预计到14nm以后,单位面积的成本不降反升。另一方面,随着20nm以下工艺难度与投资剧增,半导体产业将进入后摩尔定律(Post-Moore's Law)时代,转向2.5D/3D IC的SoC技术支线发展。先进制程将加速平面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走向尽头,FinFET与异质芯片堆叠技术将走上舞台。Foundry、芯片设计公司必须紧密合作,组成虚拟的联合体,才能保证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投资风险。

2、多屏架构趋于融合,低功耗、低成本成为竞争方向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多屏应用融合,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规格需求趋同,以及以ARM-Android为基础的全球智能生态系统形成,导致各种屏智能产品的主芯片关键技术与架构趋于融合。合理规划后的同一套关键技术与架构,可基于不同配置,分别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有利于实现数字家庭的多种应用。

  采用先进的制程,不断提高集成度,实现更快速度、更多功能、更低的功耗和成本是芯片产业竞争的永恒法则,尤其是中国市场上,低功耗与低成本成为产业化竞争的重要手段,对建立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切离不开SOC芯片的架构设计与技术积累支撑。持续地对于低功耗、低成本的研究与探索也必将在相当长时间成为国内IC设计产业竞争的焦点。



关键词:集成电路IDMSOC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