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工控自动化>业界动态> 再论“工业4.0”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再论“工业4.0”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作者: 时间:2016-07-01 来源:知识自动化 收藏
编者按:工业4.0代表的是转型,创新革命是否已经发生,似乎并不能由我们身处时代的人去近距离定义。

  针对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发表了“只有, 没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在许多群里讨论,读者也在原文下方留言多多。各执一词的说法,说明对于,许多共识还远远没有达成。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7/293456.htm

  根据交流和反馈,笔者整理了来自各方的观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之论

  中国智能制造专家英诺维盛赵敏总经理认为,对工4持不同意见的人大有人在。究竟是不是一场工业革命,既要看最后的结果,也要看显露的端倪。前面发生的历次工业革命,都不是曾经的当代人给出的结论。革命,需要找到一个断代的根据,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并且这样的事件在各行各业普遍发生了。赵总强调,一定是先有技术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生产力。然后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没有生产关系的革命,不是真正的工业革命。如果只有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飞跃,只能是算作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应该是数字化,起始于PLC及各个方面的数码产品的兴起。数字化的结果是诞生了互联网,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变化。



  赵总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要把信息领域里面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的先进技术,以CPS(赛博物理系统)等数字化智能体的形式,扩展、融入到其他的领域特别是工业领域,形成制造领域的智能技术与信息领域的智能技术的全面融合发展,推动整个产业走向智能,最终导致以智能化为标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面爆发。

  PLCopen中国名誉主席彭喻教授则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从某种角度也有一定道理。德国人在论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明确认为工业自动化(以PLC,机器人,数控机床为代表)是工3.0的通用技术GPT。这一论断很有道理。仔细想想,这些技术不是和机械动力和电气技术一直到今天,也一定会在今后对工业发展,并通过工业对人类社会,产生持续的支撑和推动吗?依次推理,以ICT技术作为工4.0的GPT也未尝不可。技术是继承和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机械动力,电气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和ICT信息、通信、工业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嵌入、渗透,一代又一代的技术必将继续推动工业发展。

  壳牌下游新业务发展总经理吴庆乐则提出来不同的看法。关于产业革命划分,可以从几个不同多角度看。一是从能源领域看,经历了从薪柴、煤炭、油气、可再生低碳能源(核能),也就是从低碳到高碳最终回归低碳的过程;二是从生产方式,则经历了从分散、集中、世界工厂再到分散的过程。因此吴总认为,是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以及之后的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及人工智能等进一步发展。就这个角度而言,工业4.0还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新阶段。

  这种观点并不是少数。中航国际航空发展高级专务杨春生认为,谈到工业革命,真正推动社会变化和世界改观的革命迄今是三次:一次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革命,以力量和距离为坐标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形态;第二次是电力的发明与应用,把能源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创造出来并迅捷地送往任何角落,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第三次革命应该是电子计算机以及随后的互联网的创造为代表,不仅代替了人类的许多智能和体力活动,而且用网络把指令和数据即时地输送到各个角落的终端上。从广义上讲,这次革命似乎更长,正在从简单的运算和命令过渡到复杂的智力交流和数据处理,从机机互联、互通进入到机机/人机互感、互知直到互动,正在把人类原始的智能资源与人类创造的人工智能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真正的互融、互信、互应,这一过程不仅没有完成,而且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工业手段创造生命将会是这一阶段一个标志性的高度,必将对社会和人类文明产生深刻的革命;要说第四次革命,其实也是与前三次有关联的深化,就是在能源再生和能量高度浓缩、便捷储存传输的进展,这不仅是对工业的革命,更是对新的社会形态和人类文明的创新发展。

  而来自航天院的孙胜凯先生认为,从物质,能量,信息三个基本要素来说,前两次工业革命都是能源动力的变革,未来革命的可能性,既有可能出现在新物质的突破,也可能是建立一个虚拟(信息)世界的突破。而现在科技如此发达,未来的革命应该是集群突破,不太可能再是单一的GPT(通用技术)了,会同时包含材料、生物、量子等技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工业4.0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