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医疗电子>业界动态> 我国基因测序技术在医疗领域前景广阔

我国基因测序技术在医疗领域前景广阔

作者: 时间:2016-09-02 来源:网络 收藏

  我国行业现状及分析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09/296419.htm

  我们认为基因检测产业链分为上游的测序仪及相关制剂生产行业,中游的测序服务提供商,和下游的测序服务应用终端(主要包括医院、科研机构和药厂)。在前面分析中我们提到第二代测序的应用推广将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因此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行业将会是整个测序产业链上重要的辅助行业。我们国家不具备成熟的测序仪及试剂的生产能力。而由于人口众多,终端对测序服务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中游的测序服务提供商将会快速发展。本篇报告也将着重讨论测序服务提供行业的发展趋势。

  两头受挤压的测序服务提供商

  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向上游购买仪器,为下游提供测序服务。他们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建立第三方诊断实验室,为下游提供测序服务;第二种模式是与上游测序仪生产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贴牌生产对方的仪器与试剂,然后将仪器试剂销售给下游终端。从市场细分角度,小型医院与科研机构由于测序仪的购臵成本太高且没有足够的样品量,倾向于第一种模式。大型医院和科研机构更希望自己掌控整个测序及诊断的过程,所以倾向于第二种模式。对测序服务提供商来说,无论第一种模式还是第二种模式所面临的行业竞争格局是相似的,我们对此分析如下:

  与上游议价能力弱:上游测序仪制造被Illumian和LifeTech两个寡头垄断。下游众多的测序服务提供商与他们的议价能力均不强。

  与下游议价能力弱:医院是主要的下游终端,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链中一直处于最高端的位臵。测序服务提供商与他们交易中没有议价优势。从现在基因检测公司与医院进行利润分成,甚至医院拿走大部分利润的情况可见一斑。

  进入门槛:低:理论上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向上游购买测序仪都可以向下游提供测序服务。虽然测序服务提供商需要选定目标基因(例如罕见病致病基因或者肿瘤致病基因等)并开发出配套试剂。但基因选择与配套试剂开发技术难度不高,并不能构成有效的进入壁垒。这解释卫计委叫停基因检测业务前,全国有那么多家测序公司的原因。虽然卫计委其后设臵行政审批流程,但这对致力于进入基因检测行业的大中型公司来说门槛不高。

  替代技术的威胁小:能够与形成相互替代的技术主要有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基因芯片、基因原位杂交等技术。与他们相比综合优势更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替代的可能性小。我们在报告的附录中会对此进行讨论。行业内竞争激烈::首先从事基因测序公司众多,即使入选国家卫计委临床试点的公司也大于5家。产品有逐渐趋于同质化的倾向。其次整个测序服务是一个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的行业,即一次性购入昂贵的测序设备后,后续的每次测序的边际成本是很低的。这种成本结构加上产品同质化竞争容易诱发价格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无创产前筛查基因测序诊断的价格从刚开始上市的3000元每次降到现在的800-1500元每次。

  基因检测虽然技术先进,但终归属于体外诊断行业范畴。体外诊断行业有两类公司,第一类是IVD(InVitroDiagnositcs,体外诊断)公司,例如利德曼、科华生物、迈克生物等。这类公司能自主生产体外诊断试剂或仪器,他们通过核心技术构筑竞争壁垒,与上下游议价能力强,进入门槛高。第二类是ICL(IndependentClinicalLaboratory,第三方检验)公司,例如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艾迪康等。这类公司向上游购买仪器试剂,为下游医院提供诊断服务。他们的进入门槛较低,主要靠规模优势构筑竞争壁垒。从代表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IVD公司的利润率远高于ICL公司,这主要是由他们的行业竞争格局(与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和进入门槛高低所决定的。

  从对我国基因检测的行业分析来看,我国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与ICL公司面临的竞争格局类似,在基因检测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利润率水平将与ICL公司接近,而且ICL行业及公司的发展逻辑也将适用于基因检测行业。为此,我们对基因检测行业短、中、长期的成长逻辑归纳如下:

  短期成长逻辑:跑马圈地,将先发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

  ICL公司首先要具备规模优势,基因检测公司也不例外。卫计委于2014年2月叫停了所有临床基因检测,后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公布了高通量临床测序技术试点名单。其中入选临床试点名单的企业最有望通过跑马圈地,将先发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同时CFDA批准了华大医学测序仪和达安基因的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的医疗器械注册,使他们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具备测序仪器投放能力的企业。我们前面提到大型医疗机构倾向于购买测序仪及试剂,中小型医疗机构倾向于将样品送出测序。因此同时具备仪器投放能力和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和达安基因先发优势更明显。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