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模拟技术>业界动态> “中国芯”助力智能制造 中芯国际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芯”助力智能制造 中芯国际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作者: 时间:2016-10-01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收藏

  核心提示: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的代工企业继2015年宣布正式量产高通骁龙410,开启先进手机芯片制造落地中国的新纪元后,在不久前又正式宣布量产高通骁龙425处理器,这使得28纳米量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1610/310702.htm

  9月9日,2016“对话张江”全媒体访谈活动举行第十八场,本期对话嘉宾为副总裁兼新技术研发公司总经理俞少峰博士。

  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的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继2015年宣布正式量产高通骁龙410,开启先进手机芯片制造落地中国的新 纪元后,在不久前又正式宣布量产高通骁龙425处理器,这使得中芯国际28纳米量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集成 电路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副总裁兼新技术研发公司总经理俞少峰博士9日在2016“对话张江”全媒体访谈中表示,经过16年的发展,中芯国际已经确立了在全 球代工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为中国产业发展做出了自己贡献。随着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以及全球市场格局调整、技术演进呈现新趋 势等,这些都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利条件。

  电子制造大国面临“缺芯之痛” 芯片国产化步伐加速

  集成电路是全球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据专业研究机构统计,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11024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国。

  但与此同时,中国大陆集成电路的供给量只能满足需求的不到三分之一,严重依赖进口,多年来国内集成电路供需严重失衡。2015年,中国大陆芯片产业进口花费高达2307亿美元,是原油进口总额的1.7倍,连续多年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

  芯片国产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芯国际最早于2000年8月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正式打桩,也掀开了中国内地晶圆制造业的序幕。

  据俞少峰介绍,自成立以来,中芯国际历经16个春秋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代工企业,也是中国大陆及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业界,中芯国际一直持续与世界级的第一梯次客户群合作,同时大力支持中国客户的需求,帮助了许多新客户快速成长起来,从而更好地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在今年上半年的公司营收中,中国地区业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9%,占到总收入的49.7%。这也意味着目前中芯国际近一半的业务是服务中国客户。除 了实现晶圆制造国产化外,俞少峰表示,中芯国际还一直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强化和提升国内集成电路生态系统。比如在设备、材料和备件的采购使用方面, 中芯国际持续提高国产设备、材料和备件的份额,2015年公司采购的国产材料份额超过50%。

  技术工艺“两条腿走路” 上万件专利打造竞争壁垒

  集成电路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又长期遵循着著名的“摩尔定律”,对企业在技术实力和研发投入上有着严苛的要求。国内集成电路企业要想在这一全球化市场中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在技术工艺上不断赶超和提升。

  成立至今,中芯国际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代工制造平台,技术能力覆盖0.35微米到28纳米。特别是在28纳米工艺上,中芯国际现在是中国大陆唯一能够为客 户提供28纳米制程服务的纯晶圆代工厂。对于更先进的14纳米工艺制程,公司也一直在持续开发中。目前,中芯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2000件。

  “在技术工艺上我们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俞少峰表示,一方面,中芯国际一直在加速追赶国际先进主流工艺的前进步伐;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大力挖掘成熟工艺。坚持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丰富的技术种类组合。

  去年6月,中芯国际宣布与华为、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高通共同投资设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开发下一代CMOS逻辑工艺。” 这也是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与国内外顶尖芯片设计公司、研究机构合作模式上的重大突破“,俞少峰称,它整合了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国际先进研发力量等资源,加速 了芯片的研发速度。

  2015年中芯国际研发开支达到2.37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10.6%,这在国内企业中是非常少见的。在近期发布的《全球创新报告》中,中芯国际也入围全球十大导体创新机构,表明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已经走在行业领先位置。

  连续18季度实现盈利 目标进入全球前三阵营

  中芯国际近期刚刚发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显示,截至6月30日,中芯国际营收达13.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净利润为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公司已连续18季度实现盈利。

  据俞少峰介绍,目前,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接近满载,预期下半年都会接近100%,今年产能增长在25%-28%。“未来三到四年,我们的目标是在保证一 定的赢利水平的前提下,保持20%以上的销售收入增长”。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重心近年来正不断向中国转移,这也给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本土集成电路供给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存在巨大 的供需鸿沟。而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带动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俞少峰看来,当前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刚刚兴起,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基础的产业规则、发展路径、国际格局 尚未最终形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继教保持旺盛活力,这些都将有助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弯道超车”。 在全球集成电路代工领域,中芯国际目前位列全球第四位,已累计完成超过90亿美元的投资。不久前,中芯国际宣布将加大产能建设的投资力度,董事会批准将 2016年资本支出预算提升至25亿美元。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技术等级要实现14纳米量产并开发10纳米,发展成为全球前三的纯晶圆制造企业。”俞少峰称。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