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智能计算>业界动态> 英特尔两大动向:停止对 NUC 的直接投资、帕特·基辛格再次访华

英特尔两大动向:停止对 NUC 的直接投资、帕特·基辛格再次访华

作者: 时间:2023-07-13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收藏

近日,传出两大动向。第一,宣布决定停止对(Next Unit of Compute, 下一代计算单元) 业务的直接投资, 并将转变战略, 使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能够继续推动的创新和增长。第二,首席执行官 Patrick Gelsinger 再度访问中国,这是他今年第二次访华。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02307/448569.htm

停止对的直接投资

发言人表示:「我们决定停止对下一代计算单元 (NUC) 业务的直接投资,并调整我们的战略,使我们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能够继续 NUC 创新和增长。」

英特尔表示,这一决定不会影响英特尔客户端计算集团(CCG)或网络和边缘计算(NEX)业务的其余部分。

英特尔发言人说到:「英特尔不会推出尚未正式推出的产品。在我们敲定平稳过渡计划的同时,客户可以继续通过我们的分销网络订购 NUC 产品,直到 2023 年 9 月 1 日,预计最后一次发货时间为 2023 年 9 月 30 日。我们将为任何受影响的产品发布正式的产品变更通知 (PCN),包括 EOL 流程的时间表。」

这一决定是在英特尔宣布将把负责设计和规划服务器级系统的部门出售给中国台湾工厂巨头神达电脑后大约三个月做出的。看来这只是一个开始,英特尔现在打算脱离其他系统设计,专注于芯片的开发和制造。

英特尔于 2013 年凭借其超紧凑型 NUC 台式机进入 PC 业务,当时它退出了主板市场。最初,该公司仅针对 SOHO 市场推出 NUC 准系统和 PC,但最终它大大扩展了 NUC 系列,推出了面向需要远程管理和适当支持甚至游戏机等企业用户的系统。

多年来,英特尔的 NUC 系统赢得了相当大的欢迎,与知名 PC 品牌的类似产品展开了正面竞争。虽然小外形尺寸在 NUC 之前就已存在,但英特尔通过其 NUC 设计为这一领域注入活力的努力总体上是成功的。

尽管如此,英特尔的 OEM 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在此期间并没有停滞不前,英特尔在某些领域已经落后。英特尔的 NUC 从未转向通过 USB Type-C 供电(华硕已经这样做了),而且英特尔最近推出的发烧级 NUC 一直在努力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总体而言,维护各种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平台对于英特尔来说有些繁重,因为英特尔的主要重点在于半导体行业,而不是成品设备。

NUC 13 Extreme 计算模块。来源:英特尔

英特尔顶级规格的 Raptor Canyon NUC 13 Extreme 于 11 月推出,包括套件以及计算单元,最高可搭载 13 代酷睿 i9-13900K,该处理器封装在更类似于 PCIe 卡的主板上,底部有一个用于连接外部 I/O 的连接器,加速器或 GPU。至少在今年春天之前,英特尔仍在生产 NUC。

虽然小型 PC 可以用作个人计算机,但它们也作为低功耗计算集群而变得流行。例如,早在 2018 年,Chick-fil-A 就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 NUC 作为其餐厅的边缘节点。与此同时,像 Scale Computing 这样的供应商提供预装了超融合基础设施平台的 NUC,再次针对功率可能有限或延迟因素的边缘环境。

英特尔表示,它正在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合作,确保「顺利过渡并履行所有当前承诺」,包括对现有 NUC 产品的持续支持。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份关于该公司 2021 年推出的较旧 NUC 11 计算元件的生命周期终止通知,英特尔将继续支持其更多产品多长时间还有待观察。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Canalys 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 年第 2 季度全球 PC 市场出货量为 6210 万台,同比下降了 11.5%、环比增长 11.9%。2023 年全年出货量将低于 2022 年,因为面对高通胀和利率上升,消费者优先考虑在必需品上的支出。因此随着现在个人电脑购买量的减少,英特尔退出个人电脑市场的这一选择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今年以来被英特尔放弃的业务

2023 年伊始,英特尔宣布停止 Intel Pathfinder for RISC-V 项目,英特尔还补充道,未来该计划也不会有新的发布和 bug 修补,建议已经参与的开发者立刻转移到第三方 RISC-V 软件工具来满足开发需求。

2022 年 8 月底,英特尔正式开启了 Intel Pathfinder for RISC-V 这一项目,为开发者提供统一集成的开放环境,加速基于 RISC-V 内核的处理器与 SoC 开发。英特尔找来了许多合作伙伴来提供 IP 和工具,包括 SiFive、晶心科技、Codasip、MIPS、Cadence、Imperas 和意法半导体等。

如今,随着这份中止邮件的发送,英特尔加大 RISC-V 投入的一步仅持续了不到半年就画上了句号。

英特尔 CEO 基辛格再次访华

7 月 10 日,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会见了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一行。

施小琳、王凤朝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帕特·基辛格一行来蓉交流表示欢迎,对英特尔成都工厂稳步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施小琳说,当前,成都正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落户成都 20 年来,英特尔为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企业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等优势,积极参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我们将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环境、开放环境,鼓励科技与产业紧密联动,支持英特尔等国际企业在蓉实现更好发展。

帕特·基辛格感谢成都过去 20 年来对英特尔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他说,长期以来,英特尔成都业务保持稳定运营和成长,在公司全球供应链当中占据重要位置,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成都都成」的良好发展环境,也更加坚定了在蓉发展的信心决心。下一步,英特尔将聚焦城市发展所需,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等方面优势,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成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这是基辛格今年第二度访问中国。

英特尔 CEO: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看到了中国的增长活力

4 月 12 日,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在以「可持续,共未来」为主题的英特尔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演讲。帕特·基辛格开始其出任英特尔 CEO 后的首次访华商务行程。4 月 12 日,在以「可持续,共未来」为主题的英特尔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rick Gelsinger)表示,英特尔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看到了中国的增长活力,「中国在英特尔的商业战略与业务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特尔对中国市场、对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有着长期的承诺。在英特尔进入中国的近 40 年里,获得了持续稳定的业务发展,在过去的岁月中英特尔在行业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4 月 11 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了基辛格。王文涛表示,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也将为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广大跨国企业提供更广阔市场。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安全稳定、英特尔在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在本次英特尔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基辛格也强调,当前科技行业不仅要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也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责任。技术发展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但数字经济也在消耗更多的能源,这让数字经济产业处在一个独特的位置,行业企业必须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基辛格表示,英特尔一直在致力于通过减排温室气体来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除了在自身运营中推动绿色发展,英特尔也在帮助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减少碳足迹和化工排放物。到 2030 年,英特尔的运营将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将节约 600 多亿加仑的水并资助水体修复项目来实现水资源全部有效利用,将努力实现电子废物填埋清零。到 2040 年,英特尔将在全球业务中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基辛格透露,在过去的 20 年间,英特尔在中国节省了 2200 万千瓦时的电力、360 亿加仑的水,在中国的碳足迹减少了 80%。英特尔正在与政府、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合作,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基辛格是近期外企高管「访华潮」中的一员

从商务部官网披露信息来看,4 月以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就会见了多名外企高管。4 月 11 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礼来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文睿一行。4 月 7 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4 月 6 日晚,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间隙,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集体会见了部分随同马克龙总统访华的法国企业代表,其中包括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乐明瀚、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米其林集团董事长孟立国、路威酩轩集团秘书长雅麦等。

据中新财经不完全统计,全国两会后,来华的知名外企高管已有近百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近期披露了主要负责人会见外企高管的消息。其中,在 3 月 23 日至 3 月 28 日的 6 天内,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至少会见了 12 位跨国企业高管,包括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宝洁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荷兰阿斯麦公司全球总裁温宁克等。



关键词:NUC英特尔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