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市场分析> 英特尔上调预期:回光返照还是曙光?

英特尔上调预期:回光返照还是曙光?

作者: 时间:2014-11-03 来源:新浪科技 收藏

3年没听到上调业绩预期的消息了,印象中最近一次已是2011年。那年行业整体向好,也没能显出多出色。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264800.htm

这样解释此次上调原因:由于企业用户的PC需求超出预期。

  商用PC需求上升,与企业基础IT服务的采购上升有关。这说明企业信心开始有所恢复。它背后关联着一个区域的宏观经济面。一个例子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就业数据有乐观迹象了,已持续一个季度。当然,传统IT巨头们也在不断裁员,尤其是,已经接近2万人;IBM也在借出售服务器、半导体业务变相裁员,其中仅服务器就涉及7000多人。

  当然,我们还能想到更多。比如:

  1、微软Win8加速推进带来的硬件升级效应;2、新一轮通讯、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热潮带来的基础设施更替效应;3、物联网、云计算概念的愿景吸引。

  两大巨头均释放乐观信号:业绩上升明确受此影响,英特尔股价涨幅超过4%,并带动其他许多科技股上涨。这一刻,英特尔再度让人感受到了它在产业中的影响力。

  英特尔确实长期扮演着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荣衰风向标。只是说,几年来,由于互联网与通讯业融合,促使移动互联网勃兴,已出现不沾互联网便会死亡的表达。这一过程,ARM阵营诸多处理器企业的崛起,尤其是高通,弱化了英特尔的产业地位。

  这也导致一些原本追逐它的观察家、分析人士、媒体,甚至开始遗忘它的一些声音,一些数据。这也正常,产业总会变化。英特尔最辉煌的阶段确实过去了,想想看,它的毛利曾经在70%上下的时候。

  不过,当被遗忘太多时,我觉得行业里有一种不太健康的声音,对于互联网狭隘的认知,隐含着对于制造业尤其全球精密制造业的忽视。

  我因有过一段每天都看它的日子,所以还一直将它当成观察行业的指标。要知道,巨头调高或调低业绩预期,往往是很慎重的事。这不但涉及业务层面,更涉及股价、市值。

  如果这类动作发生在年初,会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年初英特尔的预测相当保守。发生在年中的上调,一般就是确定性的判断,它说明企业对自身业绩与股价有了确定的信息,期望当然更多。

  这对一个艰难转型中的英特尔来说,更是如此。毕竟,截至3月底,全球PC出货已连续8季下滑。

  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么惨,英特尔以及同业们有啥好说的,不过是黑暗中的一丝微光。

  我一直有这样一种认知:当基础的制造业尤其是上游的精密制造业,开始释放向好信号时,它往往比浮光掠影、醉生梦死的消费端需求更具有稳定特征,更代表一种信心。

  消费是最敏感也最虚幻的。一个都教授就能引发消费追逐,一股明显炒起来的消费观念、社会思潮就能将产业拉到病态的消费地步;制造业对经济的反应有一定周期,上游精密制造传导周期更长。许多订单不像下游那样随时可取消。上游的一丝举动,对下游的杠杆作用更大。相对来说,它的荣衰周期当然也较长。

  市场确实不止英特尔发出向好信号。它侧面的竞争对手台积电,也在表达传递类似消息。张忠谋先生一周前表示,2014年下半年,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很好,而且是非常好”。因为,目前很多国家下半年经济表现,看上去都会优于去年同期,有不少国家今年下半年会比今年上半年好;台湾则是今年下半年比去年同期及今年上半年都好。

  产业新窗口期已打开:效应持续释放英特尔、台积电传递的信息,当然有必要慎重对待。当然,我觉得,英特尔给出的增长原因,有些单薄。因为商用PC市场是个笼统概念,缺少细化的理由。

  确实,联想、、戴尔、宏碁PC业务Q1都有明显增长。其中戴尔元气明显恢复。我们还没看到品牌企业发布Q2商用PC强劲增长信号。英特尔自己近来倒进行多次巡回推广,上周落在上海站。

  如果不分析商用PC增长原因,很容易视之为一种回光返照,毕竟Q1是淡季。细化的理由在于,更多行业应用已开始铺展开来,后续增长应该更强。

  不说其他基本面。单看中国大陆,中国宏观政策下的所谓“微刺激”,在TMT领域,事实上已演变为一波又一波的产业概念热潮,比2008年后还让人眼花缭乱:信息消费、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宽带中国、国网成立、4G建设、Q2Q、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商、每年1000亿元半导体产业基金扶持计划等。

  这些政策,你若细化,其实对前端消费刺激并不那么快。它们更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基础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当然也包括一些长远的产业面刺激,尤其是半导体业。

  也就是说,半导体产业的中国需求,已经打开了大门,只是政策落地有过程,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才能释放巨大的效应。但可以断言的是,它们一定会持续激活整个产业,而且涉及整个链条,也包括内容。

  还有一个资本市场的例子值得参考。2008年以来,由于美国QE等政策不断刺激,美国科技股股价经历了一波强劲的增长。而一年来,尤其半年多年来,随着刺激政策减弱,科技股开始明显调整,并引发新一轮泡沫质疑。

  仔细梳理,个股波动性上有这样一种特点:

  1、纯粹的互联网概念股波动最大。比如Twitter们,当然其中包括中概股。它们缺少落地概念,与传统经济融合度较低,市值受市梦率驱动增长;2、通讯与互联网交融的科技股巨头如谷歌、高通、苹果等同样表现强劲。但苹果在过去一年也经历了一波大调整。

  3、拥有制造业背景且日益软硬件一体的传统IT巨头,比如IBM、英特尔、等,它们的股价上涨幅度不大,但波动不如前两者那么大。

  印象中,过去几年,媒体上有关英特尔的消息,大都围绕着它的消费类业务展开。想象中,它的股价应该疲弱不振。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英特尔股价月K线图:

  英特尔月K图。png图中最低点12.05美元。正是2008年受困金融危机影响的体现。但近6年来,英特尔股价震荡上行,同样涨了150%。当然,它的涨幅比不上对手高通的290%。谷歌、苹果更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