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业界动态> 无锡尚德:对冲政策风险 保持领先技术

无锡尚德:对冲政策风险 保持领先技术

作者: 时间:2009-07-13 来源:商界评论 收藏

  2008年5月,以1.019亿美元收购顺大实业的少数股权,并签订13年总量7GW的硅片合同。6月,无锡以1亿美元购买NitolSolar少数股权;7月,与浙江昱辉在原有4年合同基础上,又签署了长达8年半,供应1.5GW的替代合同;并与CrystaloxSolar签署5年供应协议;2008年底,以现金810万美元收购亚洲硅业的少数股权。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6173.htm

  在囤积硅原料的同时,尚德还开足马力布局全球市场。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市场是尚德的主战场。为了打开铁桶般封闭的日本市场,2006年8月2日,尚德宣布以不超过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本最大的专业组件生产企业MSK公司。一周过后,无锡尚德还成立了美国子公司。当时,美国加州通过了一项《百万屋顶法案》,在未来10年,这将带来3000兆瓦的需求商机。

  施正荣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说“太阳能行业在欧洲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事实,现在需要大力开拓如东南亚、中东、东欧等新兴市场。”

  2007年底,尚德电力完成产量360兆瓦,形成540兆瓦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在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一单项方面,累计向全球出售了1100兆瓦的电池片和组件,超过德国Q-CELLS和日本夏普,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商。

  2008年8月20日,施正荣宣布尚德第二季度营收增长51.3%,毛利率达24.1%,同时斗志昂扬地表示:“接下来,要更进一步地提高目标。扩大生产销售,将全年营收从19亿美元增至21亿美元,出货量从530MW提高至550MW。”施正荣甚至挖来前富士康高管江宗宪,聘请他为首席运营官。布置的任务就是要扩充产能,满足未来3~5年的市场计划。

  领袖的惩罚

  如果一切都像2008年9月以前那样狂飙突进,那么关于施正荣所有的故事都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2008年初,一篇关于施正荣“大牌局”的报道中,某记者借坊间之口恭维他“每次出牌都能出在点子上”、“施博士是幸运的”,而施正荣则一方面谦虚地表示,“正因为有了光伏市场,才有了今天的尚德。”同时又不讳言:“我们有自己的主见,不像有些企业只会道听途说,结果每天都很不安。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能看到10年后的情况,当然不会有什么风险。”

  但不管是施正荣相信的市场,还是坊间恭维的幸运,两者都在2008年第四季度给施正荣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根据前两年硅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经验,尚德公司在2008年10月份还以350~400美元/公斤的价格,在现货市场上购买了占四季度计划产能需求量约1/3的。但这次预估失误,11月后,、电池、组件价格接连下跌,且下跌速度超过50%,国际现货价格骤然跌至180美元/公斤。此后跌势不改,到2009年3月已暴跌至100美元/公斤。如此快速的由热转冷几乎让施正荣来不及反应,仓库中就已经堆满了存货,至去年第四季度,尚德的库存总额高达2.319亿美元。

  事实上,作为行业领袖,施正荣在趋势判断上并没有做到如他所说的“能看到10年后的情况,当然不会有什么风险。”

  在2008年底,他在反思泡沫破灭时总结了两点:“一个是财富效应,再一个是政府在后面推波助澜,举国上下到处在建光伏产业园。”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