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业界动态> 无锡尚德:对冲政策风险 保持领先技术

无锡尚德:对冲政策风险 保持领先技术

作者: 时间:2009-07-13 来源:商界评论 收藏

  这种情况和房地产与股市类似,所幸的是,股市中巴菲特是风向标,能在股市飙升时高调离场;房地产中,万科的王石早在2007年底房市巅峰时喊出“拐点论”,并储备了大量现金,进可攻,退可守。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6173.htm

  行业领袖有时候比拼的不一定是财富,还有对市场走势的把握和预期。相较之下,施正荣无疑棋差一着。他反思中的两点,自己都是置身其中,并推波助澜。

  正是在施正荣首富的光环照耀下,光伏产品制造企业由原来的100多家,一夜之间冒出近3000家。整个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疯狂阶段。在兴建光伏产业园方面,他更是各地的领头羊。在洛阳总投资6.7亿元的二期工程2007年8月上马,如果不是金融危机打断,到2009年12月,还将再投资15亿元上马三期工程。2008年9月16日,扬州电池基地动工,拿出9800万美元,作为第一期投资金额,后续4.95亿美元的高效电池项目,将在发改委批复后迅速开工,46亿美元覆盖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建设项目,也已进入项目审批阶段。

  施正荣在反思中还曾表示,“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产能过剩危机大概会在今年六七月份发生,金融危机导致这一局面提前了六个月出现。”

  事实上,从尚德大量囤积硅原料,并动辄签订四五年,甚至十来年的供应合同,以及到了2008年8月份挖来江宗宪扩大产能,声称满足未来四五年的需求规划看来,他并没有真正判断出光伏产业的转折点,否则他不会在离自己判断的转折点一年之内还做这么大的投资决策,那样打出去的拳都来不及收回来。

  施正荣的失误招致了投资者对他“急功近利”的评价,甚至对他个人管理能力的质疑,股价也一落千丈,最低跌至6元,市值缩水达90%多,这可能是他成为首富之后遭受的最为严厉的指责和危机。

  如果我们不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而是对其前因后果进行公正的评价,那么施正荣高价囤积硅原料,就像房地产商囤地一样,并非全无道理。进入2006年后,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兴起,陷入严重供不应求的境地,价格在一年之内先后突破300美元、400美元两个心理底线。无锡尚德即使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上游原料就不可能保持行业老大地位,所以施正荣不得不加入囤积的浪潮中。

  但公众和投资者并不会把施正荣当作一般的企业家看待,毕竟他是行业的领头羊,是昔日中国首富,掌握着中国太阳能行业的话语权,那么他就不应该只懂得跟随大流,只懂得趁势崛起,而忽视隐患,也就是说大家期望他像王石和巴菲特一样,能更具前瞻性,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具有标杆意义。但在这方面,施正荣是让公众失望了。

  警惕“政策之祸福”

  施正荣之所以判断失误,马失前蹄,很大程度上源于光伏市场依然还是一个“政策市”。因为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还比较高,必须依赖于各国政府的财政补贴,因此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对新能源政策的态度将决定着整个行业的走势。

  施正荣坦诚是光伏市场成就了尚德,这话不假,但换句话也可以说,是欧美国家的财政补贴成就了尚德。

  尚德的生产虽然在中国,但98%以上的产品却出口到欧洲,这与欧洲国家给予大量太阳能财政补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世界清洁技术集团统计,当前欧洲占全球太阳能发电量的比重超过80%,而德国和西班牙又在欧洲太阳能发电量的比重中占到84%,全球太阳光电有55%产自德国境内的太阳能板。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国政府最初的补贴政策,比如德国在2007年底的并网累积安装量达到了3800兆瓦。2006年后,可再生能源法使西班牙成为又一个重要市场,仅仅2008年一年时间就投入5亿欧元支持可再生能源,但现在已经传出削减预算的呼声。 既然是政策市,那么尚德是成也政策,败也政策。在施正荣准备大举扩张的2008年9月份,太阳能行业的另一位大佬,皇明太阳能的董事长黄鸣曾解释为何不做“光伏产业”,说,“太阳光伏95%的市场在国外,90%以上的技术、设备、核心原材料也在国外,这种完全依赖国外补贴的市场风险非常大”,“我现在敢斗胆预测,像现在的金融危机,在欧美来讲,如果工人工资发不出的时候,肯定会对这方面的补贴缩减,这时他先保护的肯定是他自己,先见壁垒的肯定就是中国的光伏企业,这样中国的光伏业冬天就要来了。”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