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手机与无线通信>市场分析> TD由慢转快:眼光谋略与手段才是关键

TD由慢转快:眼光谋略与手段才是关键

作者:王云辉 时间:2009-07-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唯一的问题在于,收之东隅,失之桑榆,在政策得利的同时,中移动的命运也与捆绑在一起,在技术成熟度严重落后的情况下,中移动在市场的争夺上先机已失。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6579.htm

  “市场不会等你”:中移动“人工催熟”

  一年之后,外界早已不再质疑中移动做不做。现在的质疑已经变为:中移动能不能做好?

  根据公开数据,在融合铁通前,中移动员工近10万人,2008年收入达4123亿元,利润1128亿元,平均每日利润超过3亿元,用户总数也超过4.57亿户。

  当这个庞然巨物高速运转起来,能否改变TD的劣势局面?

  在TD试商用之初,网络质量不稳定,终端设计粗糙不堪,被用户批为“砖头”,视频通话极不流畅,语音通信屡有掉话,业务应用缺乏……即使中移动向大量友好测试用户提供免费终端和话费,TD的用户数增长仍然远低出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指责随之而来,有人批评TD太烂,有人则认为中移动做事不力,更多的人则开始对中移动与TD的未来转向悲观。

  事实上,2008年4月1日,TD在北京、广州等8个城市正式启动试商用。此时,很少有人看好TD,其中甚至包括中移动的部分员工。

  在TD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中移动是否曾经考虑放弃TD。在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很多业内专家、分析师一度认定,中移动已在试图通过拖延时机,令TD“安乐死”。

  如果复原当时的逻辑,在工信部还没有像后来一样明确对TD的绝对支持时,商业的逐利本性确实给了中移动放弃TD的理由,而且作为盈利性的上市公司,放弃TD对中移动来说正是上上选。

  但作为国企,如果不作为而导致TD失败,承担运营任务的中移动也需要担负责任,在政治上也将处于不利位置,与运营TD的风险相比,反垄断和非对称管制的威胁对中移动也同样严厉。所以,中移动是否真正考虑放弃TD,至今仍难以求证。

  现在,这个问题答案如何已经并不重要。

  “中移动对TD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全力以赴。”试商用开始前夕,王建宙曾向记者强调这句话。此后,只要见到记者,这句话都会重复,重复,再重复。事实上,自TD试商用启动开始,中移动对TD的态度便已完全明确——与TD真正捆绑为一体,成为推动TD商业化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中国移动3GT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