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业界动态> 上海仪电介入上广电重组:日企造成整合之难

上海仪电介入上广电重组:日企造成整合之难

作者:王如晨 时间:2009-04-0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

  他所说的“这个残酷的事实”,倒并非被“托管”传闻本身。在他看来,多年来的产业发展模式,尤其是借力日本企业发展的模式,才是急需反思的根本。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3291.htm

  “大陆面板行业,已经被日本企业牢牢绑定。”昨天早晨,日本跨国企业研究专家、《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作者白益民对CBN记者表示。

:不自由的“龙头”

  白益民对CBN记者说,集团已是一个“不自由的‘龙头’”。以NEC为核心的平板产业布局,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一步步成了日本三井、住友两大财团的“蓄水池”,早已失去产业链自主性。

  白益民表示,这一局面由来已久,上广电本身的诞生、发展过程都充满日本企业力量,几已积重难返。

  上广电集团有着足够辉煌的历史。其前身是上海电视机厂一厂,1978年从日本日立引进中国首条彩电生产线,10多年后,上海市政府在该厂基础上组建了上广电集团。

  2002年12月,为实现产业链整合、锻造SVA品牌,同时为从CRT时代向显示时代转型铺垫,上广电集团与日本三井物产签署战略合作,合资成立了物贸公司;一年后,上广电集团再度携手日本住友财团旗下NEC,在上海投资80亿元,设立第五代面板生产项目,即上广电NEC,上广电控股75%,NEC持有剩余股权。

  由于技术依赖日方,上广电NEC的技术量产部门几乎为日本工程师控制,本土员工主要是参与日常管理与业务部门。不过,当初,上广电集团的思路是:借助NEC的技术,上广电NEC负责面板,上广电光电子负责中游产品以及部分上游企业的投资,广电信息负责下游终端企业。

  因此,上游关键零部件、设备及材料,不得不依赖NEC在日本建起的采购关系。这意味着,除技术外,利润最高的采购端已被日本控制。而日企更是步步为营,围绕上广电NEC,逐渐建起由其控制的合资企业。

  2004年,住友金属与广电电子成立广电住金,生产电路板,上广电只拥有30%股权;2006年,住友旗下日本电气硝子与广电光电子成立电气硝子广电公司,生产玻璃基板,中方仅持有20%股份;同年,日本富士联手上广电成立上广电富士光电材料公司。

  日方还不动声色地向财务层面渗透。2006年,由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联手日本大和证券成立的大和证券SMBC,对上广电NEC注资2500万美元,成了新股东,以帮助其在国际市场融资,同时筹划第二条生产线。不久,大和证券SMBC则一跃成为上广电集团财务顾问。

  白益民对CBN记者说,在技术、采购被掌控之后,上广电的融资模式、未来规划也已被锁定。由于进口设备昂贵,加上每年折旧压力沉重,这是导致上广电NEC亏损的最大缘由。

京东方:自主知识产权尴尬

  当上广电遭遇托管传闻后,“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京东方人士言必称的竞争优势。2006年争夺康宁玻璃基板落地时,面对上广电的阻击,这家公司也是打了这一旗号。看上去,它已走在自己奠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大路上。

  京东方此前曾借助收购韩国现代旗下显示企业BOE-Hydis获得核心技术,由于BOE-Hydis不久之后破产,其核心技术团队早已流失殆尽,京东方的核心技术升级能力有限。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