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博客> 又一家MCU大厂业绩大跌,主要晶圆厂还计划停工四周!

又一家MCU大厂业绩大跌,主要晶圆厂还计划停工四周!

发布人:芯智讯 时间:2024-02-15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image.png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半导体市场需求下滑,叠加此前MCU缺货导致的各家大厂持续扩产的产能开出,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各家厂商为了争夺市场、降低库存,纷纷开启了价格战,这也使得不少MCU大厂的业绩大变脸。

面对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继日前模拟IC及MCU大厂德州仪器公布了惨淡的业绩之后,另一家MCU大厂微芯科技(Microchip)也交出了惨淡的财报,并宣布其大型晶圆厂将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各停工两周。

MCU需求疲软,Microchip计划上半年停工四周!

Microchip于美国股市周四(当地时间2月2日)盘后公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止的2024财年第三财季(2023年四季度)财报。

具体来说,Microchip在该季度营收为17.657亿美元,同比下滑18.6%,环比下滑21.7%;毛利率为63.8%,低于去年同期的68.1%;非依照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non-GAAP)净利润为5.927亿美元,每股稀释利润为1.08美元,同比大跌30.8%,环比大跌33.3%。

image.png

Yahoo Finance网站显示,分析师预期Microchip第三财季营收为17.7亿美元,non-GAAP每股稀释利润为1.04美元。对比来看,Microchip的业绩与分析的预期基本相符,不过毛利率低于之前预期的64.0-65.0%之间。

从具有业务表现来看,Microchip 2024财年第三财季,混合信号MCU营收为9.952亿美元,环比下滑了22.3%,模拟IC营收为4.306亿美元,环比下滑了30.9%。

对于2024财年第四财季(2024年一季度),微芯科技预估,营收将介于12.25-14.25亿美元之间(中间值为13.25亿美元),non-GAAP每股稀释利润将介于0.46-0.68美元之间(中间值为0.57美元)。

分析师预期,微芯科技2024财年第四财季营收16.6亿美元,non-GAAP每股稀释利润为0.91美元。

Microchip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nesh Moorthy周四指出,“我们的季度业绩低于指引,主要是由于业务状况疲软。”“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疲软,迫使客户减少发货并延长停工时间,以进一步降低库存风险,这使我们无法完成之前计划的积压发货。我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些短期挑战,我们的重点是确保业务的长期可持续性和增长。”

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疲软及库存问题,Microchip正在采取措施限制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并严格管理库存水平。其中关键措施就是,计划对其大型晶圆厂(美国俄勒冈州Gresham工厂)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各关闭两周,旗下许多其他工厂的活动也将会缩减,这将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

在今年1月,MCU大厂Microchip发布营收预警称多家客户砍库存,并预计2024会计年度第三季(截至2023年12月31日)营收环比减少22%之后,就宣布了上述减产停工计划,不过当时只是表示“还考虑在6月份再次进行停工”,并未进一步确认。

Moorthy还补充道:“尽管我们对业务的长期机遇仍充满信心,但鉴于疲软的宏观环境和客户正在采取的减少库存的行动,我们对近期的需求持谨慎态度。我们相信,我们不到八周的平均交付周期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应对这种动荡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投资于创新技术和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并在最终市场条件改善时变得更加强大。”

多家MCU大厂业绩大跌,一季度表现依旧悲观

除了Microchip之外,近期多家MCU大厂所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业绩也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比如,德州仪器2023财年第四季度营收为40.8亿美元,环比下降 10%,同比下降 13%;净利润为13.7亿美元(每股收益1.49 美元),同比下滑30%,远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5.6 亿美元。

从各业务部门的营收来看,2023财年第四季度,德州仪器模拟业务收入为 31.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2%,但高于预期的 30.7 亿美元;嵌入式处理业务收入为 7.5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远低于预期的 8.286 亿美元。

对于2024财年第一季的业绩指引,德州仪器认为,营收将会介于34.5亿美元到37.5亿美元之间,大幅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40.9亿美元。预计每股收益将会介于0.96 美元和1.16 美元之间,同样也大幅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 1.42 美元。

意法半导体的2023年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净营收为42.8亿美元,同比降低3.2%;毛利润总计19.5亿美元,同比降低7.3%;毛利率45.5%;营业利润1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9亿美元,降幅20.5%;营业利润率23.9%,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29.1%下降520个基点;净利润10.8亿美元。

从具体的各部门营收表现来看,意法半导体四季度MCU和数字IC产品部(MDG)营收同比下滑11.5%,营业利润为3.42亿美元,降幅30.9%。营业利润率也由去年同期的35.8%降至了28.0%。

对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展望,意法半导体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净营收36亿美元,同比和环比仍将分别下降15.2%和15.9%。

根据台系MCU厂商盛群的财报则显示,其2023年四季度营收为新台币4.88亿元,同比暴跌55%,净利润也由去年同期的盈利新台币0.15亿元,变为亏损新台币0.17亿元。其中,MCU各产品线多呈现3%~7%环比下滑库存周转天数攀升至415天,整体库存去化速度较预期更为缓慢。

新唐公布的数据显示,其2023年12月营收环比下滑1.1%,同比下滑7.1%。预计2023年,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5.5%,预估归属母公司净利为新台币22.2亿元,同比大跌47.2%。

国产MCU厂商兆易创新1月25日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也显示,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57.66亿元,同比暴跌29.08%;净利润约为1.55亿元,同比暴跌92.45%左右;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暴跌98.85%左右。虽然兆易创新的业绩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存储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MCU市场的需求低迷也是导致业绩大跌的重要因素。

MCU市场即将回暖?已有厂商开始涨价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整个半导体市场的逐步回暖,MCU市场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据相关从业者指出,通用型MCU价格此前已经达到了新低点,但是目前已经见到部分过度降价的MCU产品,报价开始回升,且部分产品有出现急单,走超级件(HOT RUN)的状况,市况有望逐步回到正常。

近日,台系MCU厂商应广科技宣布,有鉴于库存去化及市场价格落底信号浮现,公司已通知代理商,将调整部分产品线价格,主要是集中在OTP MCU产品,此次是调升至公司具有合理利润的价位。

财报显示,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应广科技的库存已经恢复健康水平,单月营收恢复了同比增长趋势,11~12月营收也已回升至新台币1亿元以上,并呈现同比、环比双成长,2023全年营收达新台币10.58亿元,同比增长12.63%。

应广科技高层指出,目前市场能见度有限、消费性电子需求集中在特定品项,尚未全面复苏,该公司将锂电池充电管理与MCU结合,为公司带来成长动能,加上积极耕耘海外(中国大陆以外)市场,开发成果逐渐发酵,随着MCU价格止稳回升,2024年营收有机会做到逐季增长。

盛群总经理蔡荣宗也表示,库存去化预计第一季末到第二季结束,自第二季起营运才有望逐季好转。盛群整体价格在去年年底调降一波后,预估在2024年第一季及第二季,都不会调整价格。

从其他从台系MCU厂商的营收状况来看,世纪、通泰、松翰、紘康、陞达科技、笙泉等,在2023年第四季营收呈现季增长及年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的业内消息显示,兆易创新32位MCU现货价格上涨10%至人民币7.7元,主要是由于通路库存压力减轻,经销商不再大幅给予折扣销售产品。

不过,目前MCU市场并不是整体需求回暖,而是存在结构性的需求变化。

比如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Microchip等大厂不仅去年四季度的业绩大变脸,其对于一季度的业绩指引也不乐观。

从相关厂商的分析来看,目前MCU市场增长主要来自家电及健康类MCU 需求改善,工业MCU市场仍在去库存。

汽车MCU市场则呈现分化,比如汽车MCU大厂恩智浦CEO Kurt Sievers在2023年的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就曾表示,公司正“有意减少汽车行业产品的出货,以降低库存上升的风险”。而另一家汽车MCU大厂英飞凌的财报则显示,其汽车电子事业部(ATV)2023年四季度营收达21.6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2%。

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报告也表示,目前消费类MCU需求仍平淡,而工业MCU需求则由于宏观活动放缓和持续的库存去化,需求持续疲弱。因此在需求前景疲软下,大部分的厂商预计短期内不会涨价,不过,若库存调整完成且需求回升,2024下半年仍有复苏的机会,整体复苏潜能较大程度取决于宏观经济。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关键词:晶圆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