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EDA/PCB>业界动态> 艰难时期显实力 芯片代工巨头加快产品转型技术升级

艰难时期显实力 芯片代工巨头加快产品转型技术升级

作者: 时间:2008-05-23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今年第一季度,代工企业大多赢利艰难,凭借雄厚的实力试图甩开竞争对手。为避免持续亏损,毅然放弃了代工业务。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82948.htm

  进入2008年以来,受全球产业增长缓慢、北美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代工行业处境依旧艰难。对全球前四大代工厂公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财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该季度,除领头羊有较大幅度增长之外,其他厂家都在为赢利而挣扎,

  有的还处在产品线转型的阵痛之中。不过,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增长也给业内人士带来一丝宽慰,这或许预示着产业将走入新的快速上升通道。

独扛赢利大旗

  就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而言,除因调整产品结构而同比略有下跌之外,其余3家企业都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一旦论及利润,则显得苦乐不均。

  其实,早在若干年前就有人断言:"未来的半导体产业,只有各个领域的第一名能赚钱。"今年第一季度,代工企业的整体表现似乎印证了这一论断。继续着去年的颓势而陷入亏损,联电和半导体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赢利也分别只有700万美元和24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85.4%和61.9%。

  相比之下,领头羊台积电的表现就十分引人注目。今年第一季度,台积电净利润为8.9亿美元,尽管由于季节性因素比上一季度降低了18.4%,但同比却增长了49.4%;其毛利率也达到43.7%,同比增长15.3%。台积电首席财务官兼发言人何丽梅表示,尽管汇率变动幅度比预期更大,但台积电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仍然不错,经营结果仍与先前的业绩展望相符合。

  "强者恒强"一直被认为是半导体业界的真理。不久前,台积电与电子联合宣布了导入18英寸生产线的时间表,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在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此外,在今年3月,台积电宣布将开始为客户提供40 纳米芯片代工服务。40纳米工艺的栅密度是45纳米工艺的1.18倍,工作时的耗电量最大可减少15%。据悉,在逻辑产品领域,台积电40纳米工艺将有侧重低功耗的40LP和侧重性能的40G两个方案,其中40LP工艺将主要用于生产无线通信芯片和移动芯片,40G工艺将主要于生产游戏机芯片、图形芯片和其他高性能芯片。除逻辑产品之外,台积电的4 0纳米工艺还将针对嵌入式(动态随机存储器)、混合信号与RF(射频)器件以及规则MPW(多项目晶圆)原型服务。目前,台积电40纳米工艺线已经开始接受订单。

中芯国际转攻逻辑产品

  正在不断进行产业扩张的中芯国际似乎"流年不利",根据中芯国际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不仅销售额同比下降,毛利率也仅为-9%,该季度亏损竟达1.191亿美元。

  如此巨额亏损似乎有点"骇人听闻",因为中芯国际去年全年亏损也不过1900万美元。不过,半导体业内专家莫大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中芯国际亏损的原因。从中芯国际的财报上来看,在今年第一季度1.191亿美元的亏损额中,有4000多万美元是因为计入了存储器库存的的损失预提,另外还有2000多万美元是因为财务结算时间造成的,本应该于去年结算的,转移到了今年。因此,这两部分共计6000多万美元的亏损其实是额外的,与今年第一季度的经营状况没有太多关系。如果考虑到这两个因素,那就可以看到,事实上中芯国际的亏损并不像账面上显示的那样严重。"

  中芯国际的亏损,当然主要还是受累于价格的持续下跌。从该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出,在今年第一季度,非内存产品的销售额为3.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5.5%。当初中芯国际与日本和欧洲厂商合作,进行DRAM代工,迅速提高了12英寸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招妙棋;如今,DRAM产品价格连续7 个季度下跌,甚至已经低于可变成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芯国际逐步减少DRAM产品代工的比例,今年第一季度,DR AM产品销售额所占比重仅占中芯国际总销售额的12%,而在去年同期,该数据为35%。不仅如此,中芯国际已毅然宣布退出标准DRAM代工领域,与导致亏损的"罪魁祸首"进行了"切割"。莫大康认为,中芯国际减少DRAM产品比例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否有必要退出,则值得商榷。因为退出DRAM产品领域之后,必然转而加大逻辑产品的代工,而逻辑产品的用户虽多,但每家用户需要的量却偏少,并且要求的供货周期短,对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很高。更何况,DRAM市场经过长期的低迷,目前已有回暖的迹象,此时选择退出未必明智。

  无论如何,中芯国际转攻逻辑产品的策略似乎已经初见成效。今年第一季度,中芯国际0.13微米全流程与9 0纳米的逻辑产品销售额比2007年第四季度增长了33.5%,逻辑产品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也由2007年第一季度的58%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78%。

 8英寸生产线重获赏识

  鉴于12英寸生产线赢利艰难,8英寸生产线似乎又重新获得了芯片代工厂家的"赏识"。因为8英寸生产线虽然不能参与存储器市场的竞争,但用于生产逻辑产品还是不错的选择,而用于生产模拟产品更是非常好的选择。

  去年10月,台积电收购了美国Atmel的欧洲厂设备(8英寸生产线),并准备将其转移到台积电上海松江厂,以扩充后者产能。今年1月,中芯国际宣布将投资15.8亿美元,在深圳建设集成电路前工序研发生产基地,初期将建设一条8英寸生产线。

  在今年3月,半导体以2.4亿美元的投资完成了对日立半导体新加坡工厂的收购,这笔收购将使半导体直接增加大约2.4万片/月的8英寸产品产能。此外,由于该厂目前正为日本芯片厂家瑞萨提供代工,因此,这也意味着特许半导体直接获得了新的客户。据悉,瑞萨的订单每年将达到2.5亿-3亿美元。特许半导体首席执行官谢松辉表示,这项交易让特许在极快的速度之下扩充了8英寸生产线的产能,同时展现了特许不仅追求先进工艺,在成熟的工艺技术方面也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