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EDA/PCB>市场分析> 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下)

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下)

作者:莫大康 半导体资深专家 时间:2008-06-16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84263.htm

的转移

  全世界大概有600个IC芯片制造厂,具体分布如下:中国有40多个,美国158个,欧洲89个,日本最多,有182个。日本业还是很扎实,尽管表面上看似困难重重,几次机构重组,感觉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但它的基础还是相当强大。韩国刚刚起步有35个,新加坡有19个,我国台湾地区有47个。

  未来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首先肯定是要把更多的功能和更低的功耗结合在一起,其次就是降低制造成本。

  现在来看先进制程的研发费用高耸,是导致全球半导体加快转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摩尔定律的驱使下,不断地迈向先进制程,如65纳米,45纳米,甚至于32纳米制程;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先进制程的费用太高,又使许多公司望而却步。每个公司都会依据自身的能力与条件作出抉择。如依45纳米、32纳米制程为例、建一个45纳米芯片厂需要30亿美元,要完成45纳米的工艺研发需要24亿美元,而32纳米制程时需要花费30亿美元。设计一个45纳米的产品要化费2000~5000万美元。因此业界分析,如果销售额达不到100亿美元的公司,无力承担。而全世界现在超过100亿美元销售额的只有英特尔、三星、东芝等数家。所以连IDM大厂,如TI、Freescale、NXP等纷纷转向轻晶园策略,并公开表明32纳米制程之后将与台积电合作。

  先进制程的研发及生产费用太高,许多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向共同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是很难理解的。如目前全球有五大家存储器制造商拥有专门的独立技术,三星是老大,奉行独行侠策略,不愿跟人合作,怕技术被人拿去了;东芝几乎也是独立的;美国的Micron,跟英特尔合作。韩国的Hynix跟STM及台湾的ProMOS合作。日本尔必达与力晶合作。全球存储器的五个大家,两个分布在韩国、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欧洲、一个在日本,现在韩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台湾地区在存储器上,虽然这两年的投资量相当大,有四个主力存储器厂。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技术,一个品牌也没有,只能与别人合作挣点小钱。业界预测目前尽管存储器的价格已跌至成本以下,表面上看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因为市场就是如此残酷,逼迫五大家中有公司会提前退出。

  未来半导体产业新一轮的转移,可以预期原来的IDM公司一定会纷纷转向轻晶圆策略(fab lite),寻求与代工合作,直至最终变成公司。全球半导体的转移遵循一条价值规律,向赚钱越多的地方转移。全球存储器会走超级大厂特大晶圆(Superfab)道路,一定会优先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如全球存储器中,由于12英寸的性价比已经超过8英寸,因此全球43个8英寸厂,估计在未来3至4年中会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逐步退出。

  无锡的海力士其8英寸生产线才运行一年多,就卖给了华润。

  未来2008年到2010年全球主要的IC市场在哪里?据业界预测,未来全球半导体业可能将是CPU,Memory、和Foundry加Fabless三足鼎立态势。DRAM,年成长率大概为1.5%,Flash闪存为20%,MPU为8.1%,MOS Logic为7.4%,以及光电IC是7.0%。

  相信全球半导体业的前景仍然美好,半导体工业主要受技术推动,投资巨大、设备固化了技术。凡购买设备已经包含有一定的技术。尽管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终止,但工业不会停止,至少还有50到100年的生命力。虽然半导体工业处在价格不断下降的压力之下,但是未来应用市场越来越广,及芯片生产线的效率提高等共同作用下,营收仍能稳步上升。

中国半导体业的增速减缓,但是前景仍是光明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06年达4.75万亿元,07年达5.6万亿人民币。07年中国国内主要的电子产品,如PC销售了5038万台,增长37.9%,笔记本电脑销售8208万台,增长41.2%,手机卖了5.92亿部,增长33.8%。

  而07年中国市场的增长,原先预测有20%左右。但是从07年开始受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半导体工业有些减缓,约增长16%~17%。不过相比于全球,其增速还是高出许多,因为全球半导体业增长仅3%左右。

  中国工业产值,在07年时是1251.3亿人民币,基本维持在20%左右的增长率。前几年增长得比较快。有人说,中国的工业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仔细考量,工业不可能总是持续高速的增长,关键是竞争力要增强。

  观察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近时期内每年巨大的进口额仍无法改变,85%以上的市场需求都是靠进口实现。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进口额减去产值就等于中国可以再建多少条芯片生产线的依据。如果完全依市场机制,建设多少条芯片生产线应该受到欢迎。不过其中应该考虑风险因素,即市场在哪里?技术从哪里来及资金由谁提供。如果如无锡海力士及大连英特尔那样的独资公司,建再多的芯片生产线也表示欢迎。否则必需要考虑万一,即最差的情况出现时如何对策。

  中国IC产业链的增长,07年业是225.7亿元,芯片制造业是397.9亿元,及封装测试业是627.7亿元。总的来说,在中国的IC产业链中,希望设计业能成为龙头,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进步,愿望是美好的,实际上情况远比想象中困难,创新能力不够及市场价格下降过快等对于中国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不过,对此也要正确对待,因为中国IC设计业要转变成自主创新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不单是个技术问题。但是近年来IC设计业的进步是肯定的,需要时间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目标,至08年时预测要达到1510亿元,增长达20.5%。表明未来中国的半导体业还是很有希望的。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