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电源与新能源>市场分析> 金融危机让我们反思对新能源的疯狂投资

金融危机让我们反思对新能源的疯狂投资

作者: 时间:2009-06-03 来源:《英才》 收藏

  截至2008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221万千瓦,跻身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的行列,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94911.htm

  中国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理事长马颂德给出的数据是,仅2008年以来,中国对风能的投入增加了88%,对核能的投入增加了72%。

  在国家叫停煤制油项目以前,中国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有30多项,总投资达4000多亿元。

  生物质能更在此前就已开始“躁动”,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宣布”投资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进军生物质能市场。

  事情远没有结束。尽管危机对产业影响巨大,但是投资的惯性却让众多已经投身的企业停不下来,刘汉元表示,公司依然会花2~3年再投资60亿元,上马总容量9000吨左右的项目;而媒体流传的产业振兴规划草案据说已经初定,总投资额或2万亿元。

  致命一击 金融危机

  新能源几乎都走过了同样的历程: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

  据统计,截至2009年3月,无锡施正荣财富缩水80%,居第二位的是江西赛维彭小峰,财富缩水79%。

  人们不禁疑问,光伏行业的领先者竟然缩水8成,这个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施正荣的反思掷地有声:“中国为什么诞生这么多光伏企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财富效应,再一个是政府在后面推波助澜,举国上下到处在建光伏产业园,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但自己也一样推行扩张政策,扬州、扬中、洛阳、无锡、上海,多个生产基地的扩建项目同时推进,力争2012年达到5000兆瓦产能。

  非理性的投资,透支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应有的能量。中国太阳能产业每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将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接连推高,最贵时达到近500美元/千克左右。金融危机突袭,价格也从400-500美元/千克跌到目前的80美元/千克,硅料问题拖垮了很多光伏企业。

  金融危机对这个行业的刺激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让这个产能严重过剩的泡沫行业加速破灭。

  很快,海外市场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沦陷。海外光伏工程推迟,取消订单,产能过剩从隐忧变为现实……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