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嵌入式系统>专题> 中国故事 樵锴

中国故事 樵锴

作者: 时间:2010-08-13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超越自我,矢志教育

本文引用地址://m.amcfsurvey.com/article/111727.htm

  负责高等教育项目的樵锴在访谈时自称习惯于抓大放小、不拘小节,但是无意间讲出的几件小事,却显露了他内心的细致和通过点滴积累而追求卓越的精神。

  迎接挑战做自己

  人生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在第一件让樵锴感慨万千的事发生在2007年暑假。那时,樵锴刚从研发部门转到教育团队,也是第一次组织教师培训项目,这个项目要面向诸多教师、院校领导,对习惯于埋头研发的樵锴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也正是因此,他对项目实施做了细致的准备,提前写好了演讲稿以及串词,并不辞辛苦地反复背诵,甚至还对着镜子偷偷地做了演练。但是,等到上台实操时,出于代表对外发言的压力以及因缺乏经验而带来的自信不足,樵锴倍感紧张,虽然没出大问题,但是本来写的生动、背的如流的讲稿和串词远远不如当初准备地精彩,甚至还忘掉了几句。这件事情在樵锴的心里种下了遗憾的种子。

  但是,他的遗憾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在此后的类似活动中他仍然积极准备,大家也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他。2009年,他独立组织和主持“2009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Intel China Education Forum, ICAF)”。这一百人大会上,云集了政府官员、院校领导,以及英特尔各大团队的总监、经理,乃至戈峻、梁兆柱两位英特尔(中国)的大佬。这时,身经百战的樵锴已经气定神闲,脱稿临场。结果,挥洒自如的演讲和主持不仅引起在场人员的阵阵掌声,事后,樵锴也惊讶于自己几年来的巨大变化。在其后不久的团队聚餐中,同事们提议大家谈谈在英特尔最难忘的一天,樵锴将主持大学峰会作为首选。他慨叹,是英特尔给了他舞台,赋予了他魅力。

  作个聪明的“保姆”

  让樵锴印象深刻的另外一件事发生在2008年。那时,英特尔(中国)公司开始和教育部合作,在国内的部分地区开展高职教师培训。

  其中在桂林培训数百名教师的一个项目,由于承担培训的学校组织工作不到位,致使老师们对培训方提供的住宿、后勤等略有不满。于是有教师将电话打给樵锴,发泄了心中的牢骚。樵锴听完电话后,就即刻订票飞往桂林,将情况与负责培训组织的校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并很快解决了问题。令樵锴意外的是,不但受训老师们对樵锴兢兢业业的精神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和敬佩,承担培训培训的两家学校也对英特尔员工认真到位的行动所表现出的英特尔员工素质、企业文化所感动,给与了他很高的评价。事后人们都玩笑的称樵锴为英特尔的培训“保姆”,他也为此当时未作太多考虑,而是很自然身体力行的“小事”能引出如此强烈的反响而深感意外,也倍加欣慰。

  也是这一次培训在使樵锴欣慰的同时,成为了发挥他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的得意之作。本来英特尔的所有培训都是免费参加。为了将有限的教育投入使更多的教师受益,樵锴冒着风险,开始象征性收费。又一出乎意料的是,收费非但没有遇到困难、遭受非难,反而使得英特尔的培训进一步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培训效果也好于以往。此后,樵锴和他的伙伴们凭借对教育圈子的熟悉和了解,并在与相关学校领导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第二轮培训时将培训费用50% 归由学校支付。这样,英特尔与学校联手开启了合作培训的新模式,使得培训范围和受训老师很自然地数量增长了一倍。

  有工作更有梦想

  樵锴负责的部门是TMG,负责与生产制造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的合作等项目,项目区域主要集中在与英特尔技术创新与密切关联的上海、成都与大连,并且将项目主要内容锁定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两个方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通过组织从本科、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技术创新竞赛,以及教材编制、学生实习等五花八门的活动,提高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强化师资力量;在科研合作方面,则主要通过发挥英特尔技术领先的优势,通过资金注入,联手高校与科研院所,就业界前沿课题、技术需求等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并且,力求使项目产生英特尔感兴趣的成果,能够在生产制造、或者在未来市场中为生产力;同时,通过科研开发,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环境和项目机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